老旧文章

人的认知是指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关系的能力。认知功能属于大脑皮层的高级活动范围,包括感知、知觉、注意、记忆、语言、理解和智力等。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患者的认知发生障碍,导致患者出现幻觉、定向力、注意力和智能明显改变。而认知能力对患者的行为和情绪起着关键性作用。患者认知障碍时可在行为上表现出烦躁不安,对疼痛的耐受力下降而易受刺激,同时也有焦虑、抑郁等情绪不稳的表现。护士了解和掌握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和特点,是临床护士对患者实施干预措施的基础。
一、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近、远期的记忆力;对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定向能力;思维过程及内容, 同时评估患者的语言、肢体运动和行为举止。
二、监护护理
(一) 有效沟通
建立有效沟通的前提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倾听的态度和表现出的同情心可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和信任。护士与认知障碍患者的交谈应尽量采用简单的语句和平静的语气,应面对患者,不用患者不理解的医学术语,以免产生误解。在实施护理处置前应给予清楚简单的解释。护士还应尽力去理解患者说的每一件事;说话要缓慢和清晰;配合手势来表达你的想法;鼓励患者用手势或画画帮助交流;与患者共同约定手势意图,如上竖拇指表示大便,下竖拇指表示小便;张口是吃饭,手掌上、下翻动是翻身。手捂前额表示头痛,手在腹部移动表示腹部不适。利用一些实物图片进行简单的思想交流以满足生理需要,解决实际困难。拉近护患间的距离,使相互的沟通易于接受,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二) 心理支持
护士应以平静、温和、诚恳、稳重以及坚定的态度来接触患者,使患者慢慢降低陌生和焦虑感,增加安全感。护士要主动、认真地听取和解决患者的躯体不适,尽可能减少各种负性刺激,帮助患者适应环境以稳定患者的情绪。相对固定人员护理患者,是减轻认知障碍患者心理紧张和焦虑的一种方法。面对患者的认知障碍仍要尊重、关心患者,护士为患者护理前,要向患者解说要做的护理技术和预期的活动等相关事宜,使患者解除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信心,对改善认知障碍有利。
(三) 缓解疼痛
护士应保证患者的疼痛得到充分缓解。无法缓解的疼痛会引起紧张和沮丧,从而降低其睡眠的质量和数量,有可能导致谵妄的发生。因此,疼痛减轻或消失要作为护理的预期目标。
(四) 安全照护
不同的环境和用不同的态度来照顾患者,会产生不同的护理效果。环境刺激可引起患者激动、烦躁、过多的动作和潜在的颅内压增高等,而加重认知障碍,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要维护病房的安静环境,要保持较暗的光线和安静,室温维持在22 ~24 ℃ ,湿度在5 %~60 % 之间,最适合患者身心功能的正常运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机器的噪音,控制噪音量在50 分贝以下,如超过70 分贝会导致患者身体不适,超过100 分贝则会干扰身心功能。应减少电话、门铃和机器运转的声音,尤其是在夜间尽量做到不干扰患者的睡眠。由于IC U 经常处于抢救患者的动态状态,持续的开灯导致患者的生物钟紊乱。因此,夜间使光线昏暗有助于患者维持正常的睡眠- 觉醒周期,促进正常的生活规律。护士在夜间应使观察尽量不干扰患者的睡眠。为患者更换衣服、压疮护理等护理操作,应尽量安排在白天。疲劳会加重认知障碍的程度,因而当进行治疗护理活动时注意不要使患者精疲力竭, 以避免患者疲劳。
(五) 现实导向
运用直观形象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让患者将要记忆的事件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在患者的视野范围内放置闹钟和日历,能帮助患者准确地认识时间和地点。为患者提供合适的眼镜和助听器,也是减轻认知障碍的重要措施。收音机和电视能帮助患者减轻感觉丧失,使患者尽快适应现实生活。利用常用物品如茶杯、便器、碗、人头像、病床等,反复教患者识别。如茶杯表示要喝水,人头像表示头痛,病床表示翻身。执行护理常规活动时与患者交谈。训练患者听广播、读报纸、彩色积木的排列、物品的分类、数字的排列、问题的处理。在训练中,对患者多使用语言表扬、微笑的表情、赞赏的目光、奖励小物品等多种多样的鼓励方式。对脱离危险、处于平稳的患者,要尽可能使之生活有节奏,符合日常生活的规律。
三、健康指导
患者、家属与医护是完成护理活动的一个整体,因而强调激发患者及家属的主动性,共同解决出现的认知障碍问题。鼓励家属参与,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急性期家属常会对患者的状况感到惊吓与混淆,感到情绪、经济上的压力,故护理人员应了解家属与患者一样也会历经失落的过程; 护士应注意患者及家属的需要和作用, 向其解释现在患者处于高度危险状态, 而且现在只是一过渡阶段。应反复地将患者的状况如何、正在做的一些处置为何、家属如何配合及如何帮助患者等相关信息向家属说明,直到他们理解得到通力合作。另外,认知障碍患者的家属需要不断的支持来理解患者不当、古怪、侵犯性的行为,应向家属讲解有关认知障碍症状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