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371- 6185 6666

老旧文章

您的位置 - 首页 > 老旧文章

核心品牌技术

日期 : 2014-04-09 发布者 : 管理员 浏览量 : 31
字号 : A- A A+
手机浏览本篇文章

 

一、血栓抽吸技术

    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所致。急诊PCI术是目前被公认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有效方法。在AMI再灌注治疗中,常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No reflow);及末梢栓塞(distal embolization)等并发症,即使病变部位得到扩张疏通但也不能获得良好的再灌注。严重影响生存率及预后。近年,在对AMI进行介入性再灌注治疗中,为预防冠状动脉无复流及末梢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各种新开发的血栓抽吸导管得到广泛关注,并且正在普及应用。

    临床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AMI的介入性再灌注治疗,直接抽吸去除冠状动脉内血栓,开通血管效果直观明确,操作简便实用。尤其在冠状动脉内明显有大量血栓的情况时,应用血栓抽吸治疗显示临床效果明确,同时对减少AMI再灌注治疗后的无复流及末梢栓塞等现象的发生也有积极作用。并且,由于清除了病变部位的血栓,也有利于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及获得病变部位末端的情报,更加有助于对病变部位进一步的介入治疗。所以,在AMI介入性再灌注治疗中,血栓抽吸导管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IVUS在复杂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 是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运用该方法可以准确掌握血管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尤其是在冠心病的介入性诊疗中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冠脉造影虽然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在评价管壁形态、壁厚、管腔特征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血管内超声可显示管壁的组织学特征,精确地测量管腔径及截面积,发现冠脉造影不能显示的血管早期病变。可显示动脉夹层、内膜撕裂及血栓等,特别适用于观察分叉处或因血管重叠致血管造影图像模糊的病变。

三、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血管内超声可以评价各种冠脉介入性治疗及效果

球囊扩张术时,血管内超声可以准确测量血管直径和病变的长度,指导球囊的选择。在球囊扩张术后,可以用血管内超声观察是否存在夹层等术后并发症,还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置入支架等。血管内超声能观察支架是否完全覆盖粥样病变以及贴壁效果,了解侧枝闭塞的原因等。还可以指导支架内用高压球囊进一步扩张狭窄部位,明显降低亚急性血栓和有症状的再狭窄发生率。血管内超声也可以观察并评价不同支架的即刻效果和远期疗效。

四、双腔起搏器及螺旋电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就是一个人为的司令部,它能替代心脏的起搏点,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起来。心脏起搏器是由电池和电路组成的脉冲发生器,能定时发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电极导线传输到心房或心室肌,使局部的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兴奋通过细胞间的传导扩散传布,导致整个心房和(或)心室的收缩。心脏的电信号使它跳动。人工心脏起膊器发出有规律的电脉冲,能使心脏保持跳动。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常用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所谓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是指心室率缓慢致脑供血不足,可产生头昏、眩晕、黑蒙及晕厥(短暂意识丧失)等;全身供血不足可产生疲乏、体力活动耐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表现。

    经过60年的发展,起搏器已逐渐向生理性、智能性、多功能性的转变。起搏电极也由传统的翼状电极发展到激素电极、螺旋电极等。与传统的心脏起搏器被动电极植入术相比,主动固定螺旋电极把电极固定在理想的起搏部位,让起搏器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以下优点:电极不易移位,患者可较早下床活动;操作简便易行,应用安全可靠;可选择多部位起搏,更符合生理性起搏的理念;可明显改善患者远期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螺旋电极起搏器代表的是今后起搏器安装发展的方向。

五、CTO治疗

    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指冠状动脉100%闭塞且闭塞超过3个月的病变。冠脉慢性完全闭塞 (CTO);病变患者约占全部冠脉造影阳性患者的1/3,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仅占全部PCI病例的10%~15% CTO病变行介入治疗(PCI);技术难度大、即刻成功率低、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故被认为是目前PCI领域最大的障碍和挑战。

    目前公认日本是CTO病变PCI整体水平最高的国家,成功率可达92.4%,而在我国仅有个别医院可接近这个水平。得益于新器械与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我院近年来CTO病变PCI的即刻成功率较以往大幅提高,总的病例成功率为90.2,病变成功率为87.1% 。因此,PCI是治疗CTO病变安全有效的手段。

六、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心脏射频消融术(catheter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经导管向心腔内导入的射频电流损伤范围在1-3 mm,不会造成机体危害。射频消融术目前已经成为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

    手术适应证:

       一、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

        二、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

        三、心房扑动(房扑)

       四、房性心动过速(房速

      五、室性期前收缩(早搏

      六、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七、心房颤动(房颤);

 

七、IABP在抢救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

    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系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在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排气,起到辅助心脏的作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的死亡率极高,我科拥有先进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可提高冠脉血供,减轻心脏后负荷,从而使病人转危为安。 反搏术主要用於病人患有心脏问题产生的休克,难治的心绞痛,严重主动脉病变,或严重血管病变需作急性介入治或外科手术。

 

返回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