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文章

肾、输尿管结石简称尿石,是指在泌尿系统内因尿液浓缩沉淀形成颗粒或成块样聚集物,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路结石,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1.观察要点
(1)病情评估:生命体征,疼痛的部位及性质,血尿出现的时间及血尿量,有无尿频、尿痛、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有无发热、畏寒及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症状,实验室、影像学、B超、CT、输尿管肾镜检查结果。
(2)对肾结石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自理能力。
2.护理常规
(1)非手术治疗与护理
①药物排石治疗的病人,嘱病人将每次尿液排在指定的容器内,了解结石排出的情况。
②调整饮食结构。
③结石合并感染者,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注意病人排尿次数及疗效的观察。
④肾绞痛的病人,遵医嘱输液及给予解痉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⑤尊医嘱测量尿液PH值,对尿酸和胱氨酸结石的病人给予口服枸橼酸钾合剂,以碱化尿液;若需要酸化尿液,遵医嘱口服氯化铵。
⑥在不增加病人心肺负荷及体力能力承受的情况下,可适当进行跳跃等活动,促进结石的排出。
(2)手术治疗护理
①术前护理
a指导病人正确留取尿标本,对自理能力较差者给予协助。
b肾、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合并有一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了解健侧肾功能情况,遵医嘱记录24小时尿量。
c结石合并感染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d输尿管切开取石的病人,术前常规进行X线拍片定位,送手术室时应保持定位时的体位。
e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体位。
②术后护理
a监测生命体征。
b后48小时后取半卧位,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及有无漏尿的现象;肾实质切开取石者,绝对卧床2周,以减轻肾脏的损伤,防止再发出血;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第一次排尿为血性,提示输尿管通畅;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后病人,卧床休息3天。
c取石术后的病人,观察有无腹痛及尿中结石排出情况。
d嘱给予镇痛、预防感染的药物。
e病人多饮水,起到自然冲洗的作用。
f引流通畅,肾造瘘者不宜进行冲洗,以免引起感染,必须冲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g造瘘口局部清洁、干燥,尿液浸湿敷料应及时更换。
h动恢复后,可遵医嘱进食。嘱病人饮水2000-3000ml并遵医嘱给予调整尿液酸碱的药物,以防结石复发。
3.健康教育
(1)主要病因与诱发因素:是由于体内或肾内代谢紊乱而引起,尿系统的细菌感染,此外结石的形成与种族(黑人发病少)、遗传(胱氨酸石遗传趋势)、性别、年龄、地理环境、饮食习惯、营养状况以及尿路本身疾患如尿路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均有关系。
(2)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剧烈腰痛,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沿输尿管向髂窝、会阴及阴囊等处放射;出现血尿或脓尿,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等。
(3)并发症:会出现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等。
(4)检查手段:临床诊断需要依靠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规检查包括腹部平片(KUB)+超声检查。
(5)主要治疗:应用药物,缓解疼痛或手术取石
(6)护理措施
①促进排石:鼓励多饮水、适当运动,可配合排石中药。
②解痉止痛:肾绞痛可皮下注射阿托品,剧痛可加用肌注哌替啶。
③防治感染:多饮水,持尿量在2000~3000毫升/天。
④手术前后护理(肾盂或输尿管引流管护理:冲洗量不得超过5ml,注入压力要低,置管应10天以上,拔管前夹管观察,拔管后健侧卧位);。
⑤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和溶石治疗。
⑥心理护理。
(7)预防指导
①多饮水,持尿量在2000~3000毫升/天,适当运动,根据结石性质调节饮食,草酸盐结石患者不宜食用马铃薯、菠菜、甜菜等;尿酸盐结石患者少食动物内脏及豆类,同时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磷酸盐结石患者少食蛋黄及牛奶等,口服氯化铵酸化尿。
②注意膳食结构,尿石的生成和饮食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注意调整膳食结构能够预防结石复发。根据尿石成分的不同,饮食调理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案。如草酸钙结石患者宜少食草酸钙含量高的食品,如菠菜、西红柿、马铃薯、草莓等。
③预防和治疗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是尿石形成的主要局部因素,并直接关系到尿石症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