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文章

一、术前宣教:1 饮食。手术当天进食半流质,如:肉松粥、汤面、馄饨、肉末、菜泥、小汤包子等,但不能进食过饱,也不能空腹。
2 体位训练。练习术中所摆体位,即俯卧位,并在腹部垫以小枕。
3 呼吸练习。练习吸气后屏气动作。
4 加强床上进食训练。准备床上进食的用品,如:吸管、勺子等。训练床上进食3到5次。
5 加强床上大小便的训练。练习使用便器3到5次。
6 女性患者月经期不能进行肾活检术。
7 术前通知家属手术当天来院陪伴患者。
二、做肾穿刺之前应准备什么
1、在患者做肾穿刺之前医生应该先对患者介绍肾穿刺的基本知识。
2、患者做手术之前应了解肾功能,查同位素肾图了解分肾功能,并作出B超了解肾脏大小、位置及右肾活动度。
3、查一下患者的血型,有无严重贫血。
4、做肾穿刺手术前两日服或肌注维生素K,做肾穿刺手术前一周不可以用抗凝药物。
5、患有急性肾衰的患者做肾穿刺前除化验凝血酶原时间外应测定凝血活酶时间,除查血小板数量外,不定期应查血小板功能,若发现异常,均应在术前矫正。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可于穿刺当日术前输注新鲜血小板。出血时间延长可输注富凝血因子的冷沉淀物矫正。
6、患者做完肾穿刺之后应及时检查有无并发症的出现,若有并发症的出现应及时做出处理。
三、术中配合
1 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以小枕(约10cm厚),充分暴露腰背部穿刺部位。
2 患者术中配合医生,注意屏气呼吸。
3 患者在术中尽量放松,避免紧张情绪。
4 穿刺后过床时,患者注意避免用力,尽量放松全身。
四、肾活检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①病人肾活检后,局部伤口按压数分钟后,平车推入病房。
②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一次,4小时后血压平稳可停止测量。若病人血压波动大或偏低应测至平稳,并给予对症处理。
③平卧24小时后,若病情平稳、无肉眼血尿,可下地活动。若病人出现肉眼血尿,应延长卧床时间至肉眼血尿消失或明显减轻。必要时给静脉输入止血药或输血。
④术后嘱病人多饮水,以尽快排出少量凝血块。同时留取尿标本3次常规送检。术后无特殊情况可正常进食。
⑤卧床期间,嘱病人安静休息,减少躯体的移动,避免引起伤口出血,同时应仔细观察病人伤口有无渗血并加强生活护理。
⑥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询问有无不适主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并发症的护理
①血尿:约有60~80%的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为了使少量出血尽快从肾脏排出,除绝对卧床外,应嘱病人大量饮水,应观察每次尿颜色的变化以判断血尿是逐渐加重还是减轻。血尿明显者,应延长卧床时间,并及时静脉输入止血药,必要时输血。
②肾周围血肿:肾活检后24小时内应绝对卧床,若病人不能耐受,应及时向病人讲解清楚绝对卧床的重要性及剧烈活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求得病人的配合。在无肉眼血尿且卧床24小时后,开始逐渐活动,切不可突然增加活动量,以避免没有完全愈合的伤口再出血。此时应限制病人的活动,生活上给予适当的照顾。术后B超检查发现肾周围血肿的病人应延长卧床时间。 ③腰痛及腰部不适:多数病人有轻微的同侧腰痛或腰部不适,一般持续1周左右。多数病人服用一般止痛药可减轻疼痛,但合并有肾周围血肿的病人腰痛剧烈,可给予麻醉性止痛药止痛。 ④腹痛、腹胀:个别病人肾活检后出现腹痛,持续1~7日,少数病人可有压痛及反跳痛。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之腹带的压迫,使病人大量饮水或可出现腹胀,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对腹胀、腹痛明显者可给予乳酶生及解痉药等以缓解症状。
⑤发热:伴有肾周围血肿的病人,由于血肿的吸收,可有中等度发热,应按发热病人护理,并给予适当的药物处理。
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的自我监测方法
看:造瘘侧瘘口处的皮肤有无肿胀、瘀斑、破溃、皮疹、皮肤是否清洁
听:用听诊器放在瘘口处可听到清楚动脉血流冲击音
摸:用手指触摸造瘘口处可感觉有力的动脉搏动伴有振颤,或皮下水肿的程度。
请您坚持做:
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透析前确保手臂清洁
坚持每日触摸内瘘或移植血管有无搏动、震颤,倾听瘘管杂音
坚持遵医嘱,进行合理的饮食和水分控制,并进行适宜的运动
坚持遵医嘱,定时服药,维持良好的血压。
坚持透析针头拔出后轻压穿刺部位止血。压迫力度以止血的情况下震颤不减弱为原则,停止压迫后注意观察有无渗血。
坚持配合护士遵循“穿刺方案”,变换穿刺部位
请您不要做:
在皮肤消毒后或透析治疗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无菌区域
在内瘘或移植血管侧不要佩戴手表、首饰,避免衣袖过紧
在内瘘或移植血管侧肢体不要携带重物
睡觉时不压迫内瘘或置管
不要在内瘘或移植血管侧肢体进行静脉注射药物、抽血及测血压
血管通路是透析病人赖于生存的“生命线”“新器官”
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慢性肾病的饮食保健:科学的饮食保健是治疗慢性肾病的重要措施,因为通过科学饮食可以缓解症状,减轻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限制蛋白质饮食:
减少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能改善氮质血症,减轻蛋白尿对肾脏的损伤。还有利于降低血磷和减轻酸中毒,因为摄入蛋白时常伴有磷及其他无机酸离子的摄入。一般来说,每日给予0。6/kg的蛋白质即可满足机体生理需要,因而慢性肾病患者每日供应蛋白质30-36g即可。蛋白质食物的选择,应以鱼、瘦肉、鸡肉、牛奶为主,尽可能少食含植物蛋白的物质如花生,黄豆及豆制品等,因为植物蛋白所含非必需氨基酸多,过多食用于营养供应无补,反而会加重尿蛋白现象。
高热量摄入:
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供给人体足够的热量,能减少蛋白质为提供热量而分解,改善氮质血症,还可使低蛋白饮食的氨基酸得到充分利用。热量每日约需125。6J/kg,通过每日摄取主食获得,主要是由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类供给。另外,甜薯,芋头,马铃薯,苹果,莲藕中所含碳水化合物也很丰富,可作为补充食物,于餐间充饥。
高维生素摄入:
慢性肾病患者常伴有维生素缺乏,这一方面与饮食限制有关,另一方面与疾病使代谢异常有关。因而患者饮食上应注意富含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叶酸等。这些维生素大多存于水果蔬菜中,如西红柿、油菜、韭菜、柑橘、山楂等,应在每日饮食中添加新鲜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