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糖尿病对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但是如果让您确切地说出糖尿病的危害表现在什么地方,大家也许一时还不能准确的说出,那是因为糖尿病的危害常是一种间接表现。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就疾病本身来说往往并不会给患者带来多少不便,甚至有许多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病,因此许多患者即使知道自己患上了糖尿病也不以为然,平时不注意必要的检查和正确的治疗。殊不知长此以往必将引起糖尿病对人体的真正危害--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等到发生糖尿病并发症时,后悔已经晚矣。每年都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因对糖尿病的无知,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请患者牢记:糖尿病的危害不是多喝几杯水、多上几次厕所,而是它所带来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重时可危及生命,慢性并发症重时可致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是由于人体内的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的急性代谢并发症。表现血糖异常升高,尿中出现酮体,表现口渴、多饮、多尿及消瘦症状异常加重,并出现全身倦待、无力,甚至昏迷。动脉血气检查显示代谢性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最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但部分2型糖尿病病友在各种应激的情况下也可出现。在胰岛素发现以前,1型糖尿病患者常早早地因为酮症酸中毒而去世,胰岛素问世之后,1型糖尿病的死亡率已大大下降,由过去的60%降至目前的1%以下。但如遇有严重应急情况或治疗不当时,本症仍能直接威胁病友的生命健康。
酮症酸中毒的诱发因素
1型糖尿病多由于胰岛素中断或不足,或胰岛素失效;而2型糖尿病则常常于各种应急状态下发生。了解酮症酸中毒的具体诱发因素是很重要的,消除和避免这些因素就能有效地防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和发展。凡是能引起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的情况均能诱发酮症酸中毒:
1. 病友自行停止胰岛素注射
2. 各种感染
3. 暴饮暴食
4. 酗酒
5. 妊娠分娩
6. 疾病、外伤、手术等应急情况
7. 心脑血管意外以及精神刺激等。
早期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程一般从数天到数周,少数年轻人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即发生昏迷,有下列表现时病友应该注意考虑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 糖尿病症状加重: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和消瘦
* 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痛等。
* 呼吸深长,呼出的气体中有烂苹果气味
* 头晕、头痛、神志模糊、嗜睡及极度乏力。
此时糖尿病病友应该:
* 测血糖:酮症酸中毒时,血糖常大于16.7mmol/L(300mg/dl)。
* 测尿糖和酮体:尿糖(+++以上),酮体阳性。没有条件自我监测尿酮体的患者应该立即去医院检测尿酮体。
尿中出现酮体怎么办?
尿中出现酮体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危险信号。常常需要立即去医院诊治。但在去医院以前和去医院的过程中,病友不能坐等医院的治疗,而应积极做下面几件事情:
* 继续原有胰岛素注射治疗,不要因为进食少而停止胰岛素注射。
* 大量饮水,以盐水最佳。
* 停用双胍类降糖药,如降糖灵(苯乙双胍)、降糖片(二甲双胍)。
* 每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和尿酮体。
* 速去医院或及时与医生联系,在医院由医生指导治疗。
酮症酸中毒的预防
* 不要迷信偏方、偏药而终止正规胰岛素治疗。
* 坚持规律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 生病、应急等情况时需及时与医生联系并调整治疗。
* 坚持必要的血糖和尿酮体监测,血糖持续高于13mmol/L,应监测尿酮体。
* 正确的防止各种诱因的出现,酮症酸中毒是可以预防的。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高渗性昏迷是一种常发生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并发症,在1型糖尿病病友身上比较少见,临床表现与酮症酸中毒相似,只是尿中没有酮体,少有酸中毒。由于血糖和血渗透压很高,患者很容易发生昏迷,一旦发病,死亡率也远比酮症酸中毒昏迷为高。处理和抢救的原则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近。
高渗性昏迷的常见诱因
* 有糖尿病而毫无察觉,没有采取正规的治疗,甚至因其他疾病而误用高糖输液,致使血糖显著升高。
* 应激:有感染、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外科手术等急性情况。
* 老年人渴感减退,饮水中枢不敏感,而造成进水太少血液浓缩等等。
高渗性昏迷的预防
和任何一种糖尿病急症一样,高渗性昏迷的预防极为重要,因为一旦发生,即对病人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 及时发现、正确治疗糖尿病
* 平时注意都喝水,一定不要限制饮水
* 规律生活、合理起居,注意锻炼
* 老年患者得了小病要及时治疗防微杜渐
* 任何不适时均应加强血糖监测
低血糖
何为低血糖?
正常人的血糖在3.9~5.6mmol/L之间波动时,我们是没有任何感觉的,但当血糖低于这一范围时,就会引起各种不适症状,称之为低血糖。
糖尿病病友往往是血糖升高,为什么又会出现低血糖呢?因为不正确的进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可以使血糖过度降低。所以低血糖常常是由于治疗过渡引起。糖尿病病友在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过程中,常常可能会遇到低血糖,因为血中的葡萄糖是脑组织能量的主要来源,因此严重的低血糖直接造成脑组织损伤,甚至昏迷,威胁病友的生命。注射胰岛素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病友们应该高度重视。
低血糖的症状
身体症状:心慌、手抖、出汗、饥饿、头痛、视物不清等
精神症状:发呆、多话、答非所问、精神不安、意识不清、昏迷等。
低血糖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个体之间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大多数患者都经历过低血糖,患者应该掌握自己低血糖时的表现特点,即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低血糖常常是一个由轻到重的渐进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 轻度低血糖反应:
* 出汗、心慌、面色苍白、发抖、饥饿、乏力
* 情绪和行为改变(如小孩哭喊、易怒、过度顽皮)
* 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
* 中度低血糖反应:
在轻度表现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并出现下列表现:
* 不能自理
* 自己进食和饮水困难
* 表情淡漠
* 头晕、恍惚
* 头疼,腹痛、恶心
* 严重低血糖:
出现中度低血糖反应时,仍不及时处理,可渐渐发展成重度低血糖:
* 无法站立
* 对周围没有反应
* 定向力消失
* 无法进食和饮水(可能误吸入肺,发生窒息危险)
* 肢体、面部痉挛
* 昏迷
防治低血糖
一旦出现轻、中度低血糖的症状,应立即给予可以快速吸收的高糖饮食,如喝糖水、吃饼干等含糖食物,并及时检测您的血糖水平,如果无好转,请速去医院检查。
对于严重低血糖并有意识丧失者:
* 对于意识丧失者,千万不要给他们喂食或饮水,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 有条件者立即注射一针胰高血糖素,并送医院。
* 没有条件者立即通知医生或马上送往医院抢救。
* 使患者侧卧,保护防止摔伤,随时检查呼吸道的通畅,呼吸及心跳是否平稳。
低血糖处理以后的考虑
低血糖处理好转后,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作为病友自身一定要静下来仔细分析为什么会发生低血糖,针对低血糖的发生原因,想一想问题出在哪一环节。
* 如果是进餐较往常减少,则以后应该规律定量进食。
* 如果是运动量较往常增加,则以后应规律定量运动。
* 检查有无胰岛素剂量注射错误。
* 检查有无醉酒等情况。
* 如果以上都没有问题,则应考虑你使用的胰岛素剂量过大了,此时应根据胰岛素调整原则进行剂量调整。
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注意
患者外出时,因为低血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低血糖一旦发生,如果不紧急及时处理,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为防治低血糖患者应该:
* 随身携带糖果、饼干之类防治低血糖发作的食品,
* 随身携带病人求助卡 。
警惕夜间低血糖夜间低血糖的症状
* 噩梦
* 出汗,汗湿衣服
* 晨起头痛
* 晨起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