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371- 6185 6666

老旧文章

您的位置 - 首页 > 老旧文章

`科普知识`皮质醇增多症

日期 : 2012-08-19 发布者 : 管理员 浏览量 : 57
字号 : A- A A+
手机浏览本篇文章
皮质醇增多症又称库欣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糖皮质激素过多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群,死亡率较高,约40%死于心血
管并发症。库欣综合征约80%有高血压症状,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病因
1、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导致ACTH分泌过多,即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又称库欣病,最为多见。
2、各种肿瘤所致的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
3、良性或恶性肾上腺肿瘤。
4、长期服用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所致的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停药后症状可缓解。
诊断
临床表现
1、脂代谢紊乱:初发患者可表现为均匀肥胖,但随着病程进展,由于糖皮质激素引起血糖升高继发高胰岛素血症
,使胰岛素敏感区脂肪堆积,肥胖多呈向心性分布,头面部、颈后部、锁骨上窝及腹部等有大量脂肪堆积,可呈现特征
性的“满月脸”、“水牛背”及“鲤鱼嘴”,四肢相对瘦小。
2、蛋白质代谢紊乱:皮质醇促进肝外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可表现为面部红润、皮肤菲薄,呈多血质面
容。典型的紫纹对库欣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紫纹多见于腹部、大腿内外侧、臀部等处,表现为宽大、梭形、表
皮变薄的紫色裂纹,与皮肤张力增加、蛋白过度分解有关。紫纹颜色越深、越亮,则诊断价值越大。。
3、糖代谢紊乱:糖尿病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多为隐性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胰岛素相对不足。部分患者可出
现多饮、多尿、多食。
4、高血压:约80%库欣综合征患者有高血压症状。高血压通常为持续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中度升高。
5、性功能改变:女性可有月经稀少、不规则或闭经、不育、痤疮、多毛,男性可有阳痿、性欲减退、睾丸缩小变
软等。
6、肌肉骨骼:四肢肌肉可有萎缩。晚期多见骨质疏松,患者可有明显的骨痛,X线平片可见脊椎压缩性骨折,多发
性肋骨骨折等,是由于糖皮质激素抑制骨基质蛋白形成,增加胶原蛋白分解,抑制维生素D的作用,减少肠道钙吸收,
增加尿钙排泄等有关。
7、造血系统改变:糖皮质激素可破坏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并使中性粒细胞释放增多,故血中中性粒细胞增多
而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8、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一般少见。肾上腺癌或异位ACTH综合征可有严重低血钾、碱中毒、尿钙增多等。
9、其他:可有神经精神障碍、皮肤色素沉着、感染易感性增加等。
实验室检查
1、血浆皮质醇测定:正常人血浆皮质醇具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波动,以早晨6~8时为最高。平均值为102.1ug/dl
(27658nmol/L),下午4时平均值为4.71.9ug/dl(13852nmol/L),至午夜12时最低,平均值为3.51.2ug/dl
(9733nmol/L)。库欣综合征患者则昼夜节律消失,即清晨8时高于正常,而下午4时或晚12时不明显低于清晨值。
2、尿游离皮质醇(F)测定:正常成人尿游离皮质醇排出量为47~110ug/24h(130~304nmol/24h),平均值为
7516ug/24h(20744nmol/24h)。库欣综合征患者大多明显高于正常。
3、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测定:正常成人男性平均值为31umol/24h,成人女性平均值为25umol/24h。
库欣综合征患者尿17-OHCS排泄量往往大于69umol/24h,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对库欣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肾上腺增生患者血浆ACTH多轻度高于
正常,肿瘤在正常低值,异位ACTH综合征则明显升高,可达66pmol/L(300pg/ml)。
5、血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明显的低血钾性碱中毒,常见于肾上腺腺癌和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
6、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1)1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午夜一次口服地塞米松1mg,次晨8时测血皮质醇,正常人血F抑制率超过50%,当1mg
地塞米松不能抑制到对照值50%以上时提示有库欣综合征的可能。
(2)2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口服地塞米松每次0.5mg,每日4次,或每次0.75mg,每日3次,连服两天,分别测定
服药后的血F和24小时尿F,正常人抑制率可超过50%,不能抑制到50%提示库欣综合征可能。
7、大剂量地塞米松(8mg);抑制试验:服用地塞米松每次2mg,每日4次,连续两天,测定服药后血F及24小时尿F,多
数增生患者在服药后可抑制到对照值50%以上,肾上腺肿瘤或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则多不能达到满意的抑制。
8、极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第一天上午8时采血测ACTH和皮质醇,午夜口服地塞米松8mg,次日上午8时、下午
4时、午夜12时各服8mg,第二、第三日上午8时采血测ACTH和皮质醇,第二日上午7时至第三日上午7时留尿测游离皮质
醇。阳性率明显高于8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9、CRH兴奋试验:静脉推注hCRH1ug/kg,然后分别于注射前后0’、15’、30’和60’采血,测定ACTH和皮质醇值
。肾上腺增生患者基础ACTH值较高,且能被CRH兴奋,注射CRH后ACTH升高超过50%。腺瘤患者自主分泌大量血F,反馈
抑制垂体,ACTH基础值低于正常人,注射CRH后升高小于50%。异位ACTH综合征ACTH基础值较高,但不受CRH影响。
定位检查
1、肾上腺B超:可发现肾上腺增生或肿瘤。
2、垂体和肾上腺CT或MRI检查:较大的垂体肿瘤可使蝶鞍扩大及破坏,CT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定位诊断有较大价值
,可发现绝大多数的微腺瘤,高分辨力的CT能查出3~5mm的微腺瘤。肾上腺CT扫描可显示其大小和形态,增生患者为双
侧肾上腺增大,肿瘤患者则显示一侧的占位病变。
3、放射性核素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诊断准确率可达80%以上,胆固醇呈两侧浓集者提示肾上腺皮质增生,浓
集仅局限于一侧提示肾上腺腺瘤,腺癌患者两侧均不显影或病变侧不显影而正常侧显影。
特殊类型的皮质醇增多症
1、周期性皮质醇增多症:较少见,皮质醇呈周期性分泌,周期长短不一,能自行缓解,但症状可反复发作。疾病
发作期血尿皮质醇可很高,且不受地塞米松抑制,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甚至可呈反常性升高;间歇期血尿皮质醇多
在正常范围内。
2、儿童皮质醇增多症:较少见,男女儿童发病率相等,10岁以上患儿多为增生,小于10岁者多为肿瘤,异位ACTH
综合征罕见。除库欣综合征临床症状外,常可见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生长缓慢,骨骼发育延迟。腺瘤和癌肿患者尚可有
糖皮质激素过多伴雄激素过多体征,生长过速,且可出现男性化征象,如面部痤疮、多毛、性早熟等。
3、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是由于非内分泌组织肿瘤分泌大量ACTH,使双侧肾上腺增生,较为少见。支气管肺癌、
胸腺肿瘤、胰腺肿瘤、肝癌、前列腺癌及甲状腺髓样癌等引起异位ACTH综合征症状典型,且病情进展迅速。大多数异位
ACTH综合征患者血ACTH明显升高,CRH不能兴奋,尿17-OHCS及17-KS不受地塞米松抑制。一部分患者系由良性肿瘤所
致,其ACTH有时可被地塞米松抑制。
4、原发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发病年龄较大,血皮质醇不能被地塞米松抑制,ACTH不能测出。手术可见肾上腺有
一个或多个结节,但并非由于ACTH分泌过多所致,而可能是由于ACTH以外的某种物质刺激肾上腺引起增生所致。
5、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过多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库欣综合征的症状,在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肝脏疾病等患者超
过正常人的半量即可导致库欣症状。
6、Nelson综合征:垂体微腺瘤伴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生,如仅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则垂体微腺瘤缺乏血皮质醇
的负反馈抑制,不断增生,过度分泌ACTH,使皮肤色素沉着,称为Nelson综合征。
治疗
皮质醇增多症的合理治疗取决于其病因,ACTH依赖的皮质醇增多症首选经蝶行微腺瘤摘除术,不能手术或手术失败
可行垂体垂体放疗、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或药物治疗。原发性肾上腺增生、腺瘤或癌肿则首选肾上腺病变切除,无法切除
者予以药物治疗。
库欣病的治疗:
目的是切除或毁坏垂体的基本病变,纠正肾上腺皮质的高分泌状态而不引起垂体或肾上腺的损害。针对垂体分泌过多的
ACTH,目前有手术、放疗和药物三种方法。
1、手术治疗:对蝶鞍明显增大,有视交叉压迫症状的垂体ACTH瘤,应及时经蝶窦行显微外科摘除垂体肿瘤,术后
很少出现垂体功能减退。术中及术后为预防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须补充适量皮质激素:手术当天可静脉滴注氢化
可的松300mg,术后第一天静滴200mg,术后第二、第三天分别滴注150mg,第四天100mg,第五、第六天静滴50mg,以后
可改为口服,醋酸可的松25~50mg或氢化可的松20~40mg。
2、放射治疗:60Co射线、深度线或直线加速器作垂体放疗,剂量为180~200rad/d,总剂量为4500rad左右。
3、药物治疗:
(1)神经调节剂:
赛庚定为5-羟色胺拮抗剂,可抑制下丘脑释放CRH,减少ACTH和皮质醇的生物合成。常用剂量为12~24mg/d分次服
用,可抑制垂体ACTH的分泌,降低血浆ACTH和皮质醇的水平,治疗期间症状可好转,需长期应用。对轻症库欣综合征效
果可,但对重症患者效果欠佳。
溴隐亭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使垂体前叶合成ACTH减少。常用剂量为7.5~10mg/d,分次口服。
(2)肾上腺阻滞剂:氨基导眠能可抑制胆固醇转变为孕烯醇酮,阻止皮质醇生成。常用剂量0.75~1.5g/d,分次
口服。但服药期间需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防止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危象。
肾上腺肿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
(1)肾上腺腺瘤:需行患侧腺瘤手术摘除,术中及术后需补充适量糖皮质激素。术后半年至一年对侧萎缩的肾上
腺多数能够重新获得功能,少数不能恢复者终身激素替代。本病预后较好。
(2)肾上腺腺癌:发展迅速,转移较早,应尽早切除原发肿瘤,术后加用药物治疗。如已有局部转移,应尽可能
切除原发病灶和转移灶,术后加用药物治疗。本病预后不良。
2、药物治疗:
(1)氨基导眠能:用法同肾上腺增生。
(2)双氯苯二氯乙烷(O,P’-DDD):为杀虫剂DDT的衍生物,能选择性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和束状带,抑
制11-β羟化酶和胆固醇侧链断裂酶,并使肾上腺皮质出血坏死,导致皮质醇合成减少。主要用于肾上腺癌的治疗,常
用剂量为4~10g/d,分次口服,数周至数月后改为维持量,约2~4g/d。
(3)甲吡酮:为11-β羟化酶抑制剂,与氨基导眠能合用疗效更佳。起始剂量为1~2g/d,分次口服,逐渐加量至
4~6g/d。
(4)酮康唑:为咪唑类衍生物,可通过抑制11-β羟化酶和碳侧链而抑制皮质醇合成,对肾上腺肿瘤疗效迅速。
可予400~600mg/d,分次口服。
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的治疗
1、手术治疗:切除原发肿瘤,必要时双侧肾上腺切除以缓解症状。
2、药物治疗:
(1)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用法同肾上腺肿瘤。
(2)米菲司酮(RU486):对糖皮质激素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可在受体水平拮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常用剂量为每
次200mg,每日2次。

返回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