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文章

现在,全国范围的血荒在蔓延,严重地区甚至出现大多数需要输血的手术不得不延缓。原因何在,众说纷纭,不少总结很到位,也很全面。一是人们担心献血对身体的危害;二是担心献血带来的疾病传染;三,也是最普遍的疑惑,就是人们强烈质疑公众的无偿献血却被血站和医院高价卖给了患者,也即无偿献血却有偿用血显得极不合理等等。
对于第三点,卫生部陈竺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存在利用市民无偿献血血站盈利的情况。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对于陈竺部长的解释,我只想以一个曾经的无偿献血者谈一下自身的感受。
自己第一次献血始于十来年前,以后一直持续了好几年,只是现在已经不再献血了。那时还在读高中,去的献血点都是流动采血点。是没有任何组织的,纯粹个人行为的无偿献血,自然也不会得到任何补偿。每次献血,自己都会选在周末,以便可以休息一下。除了第一次献了200毫升外,以后全献的是400毫升,当然那是在献血车上工作人员的鼓动下做的。工作人员称,献400毫升对人体也没什么危害,还有就是一般受血者200毫升是不够的,而接受输血者最好采用同一个人的血浆,否则出麻烦的可能性比较大。想想也是,本着“救人救到底,送佛送西天”的想法,也就坚持每次献400毫升,而且确实自己也没觉得有多少不适。至此,我不得不想一想。是的,我是无偿献血,本就没打算从他们那里得到任何实物补偿,不给我任何东西我都会去献。再想想自己的切身的安全,有关回收并重复利用输液管、血袋、针管等的新闻也是不时见诸报端,在这种情况下,我能相信他们就没用过吗,我能确信他们给我用的是质量过关的吗?我又凭什么相信他们,我还不想因为自己的爱心而染上不治之症!此前父亲曾提醒过我,只是我想当然认为他们应该善待无偿献血者。但有了如此经历之后我只有打住,也只有中断献血。
现在,对于陈竺部长所称的“不存在利用市民无偿献血血站盈利的情况。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这句话,我又如何相信,又如何让民众相信呢?不去献血,至少对于我这个曾经的献血者来说,腐败是驱逐我的力量。而腐败的原因已经说得太多,不透明的运行机制,缺少监督的权力。阿克顿勋爵说过“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不透明则难以辨别真相,无法辨别真相又如何给予信心,丧失信心又如何导致行动。更没有人愿意被人当傻子利用。
人虽是有私欲的,但我相信人大都还是有爱心的,有怜悯之心,有同情之心,也都希望得到真爱。否则人就很难构建社会,人类也很难存在。
但没有透明就很难产生信心,而现在的社会已经到了信息时代,其方向应该是开放的社会,而且现在正在走向。行动将不只取决于宣传,更需要真相。这样的社会,民众对社会的透明度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对于血荒的原因,很大的原因是民众的信任度降低。而对于解决信任危机,需要宣传不错,但更要看你如何宣传。是口头上的,还是身体力行,真凭实据的。诸如担心身体受到伤害,历来的宣传都是对之否定的,即便是中学学过的生理卫生课也都讲过吧。但是,信不信,还在于社会的认可度,传统的认识——是有害的,而这种观念的改变是不能只靠口头上的宣传。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是没有道理。但谁能够来做这个榜样,显然我这样的草民是不适用的。这需要公众认可度高的人去做,才有号召力,如医护人员,如公务人员,和那些公众人物,当然不是要他们去动嘴皮子,而是要他们去做。
其次,关于安全问题以及拿献血者的血赚钱一说,这也不是说的问题,而重在做,做什么,做的是,拿出民众信得过的证据。而这需要的是一个透明的机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民众担心腐败,那就让民众通过眼睛而不是耳朵来辨别是非吧。
解除血荒,需要消除公众对无偿献血的信任危机。而这需要建立起一个真正透明的机制,才能留住爱心,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