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文章

---大爱、博爱之心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此段话是对这位退休后在社区坐诊20年、开药很少超百元,甚至在病重期间,仍风雨无阻,坚持每周出诊6天,获评2013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大夫精辟的概括。
2月27日上午,在郝心歌副科长的带领下,全科人员认真深入学习了胡佩兰大夫的精神。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感触颇多、深受教育、倍受鞭策,大家深深的被胡佩兰的事迹所感动。胡佩兰大夫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河南人的光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尤其她对名与利的淡薄更值得我们深深的去领会,去学习。
胡大夫—生辛劳、殚精竭虑,奉献于病人,关怀于病人,她为世人留下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她对工作的热情、执著、深深的启发了我们,尤其她的大爱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们。在做人、做事、做学术等方面为我们做了导航,让我们学到了“大家”之见。
首先是“做人”。 人生在世,首先是做人,它是做好其它方面的根基,任何竞争拼到最后都是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人人用得着的人、单位离不开的人。她教导我们要“淡薄名与利”,此时此刻都要记住这几个字:忘名、忘利、忘我,以后不管干什么,不要总是围绕自己的利益着想,要多付出与多奉献,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所有的一切,包括名与利自然而然就来到你身边。医生不同与其它职业,如文学上错一笔无伤大雅,医学上错一笔人命关天;医疗安全,重于泰山。在她身上,让我感受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全心全意地助人,从不把自己当成专家,对人非常和蔼、不摆架子,平易近人。同时,永远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于社会,回报于社会。通过学习胡佩兰大夫的人文精神,我会把“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领导、感恩学校、感恩单位、感恩同事以及感恩帮助于我的所有人”。这句话铭记于心,伴我一生。
其次是“做事”。胡大夫以睿智的哲学头脑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她教导我们“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如今像胡佩兰这样的医生虽然也不少,但目前仍有少数医务工作者出现了价值错位,开“大处方”、做“过度诊疗”、收“红包”,这些现象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以及加剧了患者对医疗质量的猜疑。
胡大夫教导我们,医患之间,和则两利。细节决定成败人生,认真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要集中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迎接未来的最好方法,更不要因为一点私利而损害自己的整体形象。医生要真正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力求用最少的药物,最简便的途径,最经济的成本,最小的痛苦,最优化的方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她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启齿,都体现了对病人无限的爱,这种敬业精神真的需要我们深深的去体会。
最后“做学问”。“愿做春蚕, 吐丝不已 ,至死方休,甘做蜡烛, 奉献光明 ,耗尽自身”这句话可以高度概括了胡佩兰大夫的一生。半个月以来,胡佩兰大夫的名字家喻户晓,她的事迹有口皆碑。在做学问方面,胡大夫更是很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精益求精的,她留给我们后辈人最好的精神礼物更是“成在于学”。 她教导我们要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不断汲取多方面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胡佩兰大夫用毕生力量改善人与社会健康,她的一生是令人缅怀的、尊崇的、光辉的;她蕴含了时代变迁以及一位大夫的心路历程与人格力量,作为后辈,我们景仰她,尊崇她,缅怀她,值得我们每个人用毕生去阅读,去领悟,去借鉴。
此后,我们会以此次学习“胡佩兰大夫精神”为契机,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与院周会精神相结合,自觉以胡佩兰大夫为榜样,无私奉献服务于社会,立足于岗位,坚定信念,用爱心真正服务患者,把病人的需求作为工作目标,为打造我院“强院名院”的理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马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