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文章

——医院ICU体验活动侧记
ICU的护士们每天都穿梭在病房与护士站之间,执行无数的医嘱,进行无数的护理操作,写无数的护理记录,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之上,每天都演绎着平凡、琐碎、紧张、温馨的故事……
ICU,重症监护室。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其基本宗旨是为危重病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ICU能使重危病人得到及时而又准确的诊断,紧急而又恰当的处理。因此,ICU病房对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危重病人来说,无疑是战胜死神的最后,也是最好战场。
一进入ICU重症监护室,医师曹焱正在护士站以PPT形式对全科医护人员培训——《脑水肿的诊断与治疗》。ICU主任张长玉说,每周二例会定期选派一名医护人员进行“小讲座”,以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学习,提高重症医疗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温馨、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每月选择典型病例,安排人员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医疗护理查房进行业务学习。通过讲、问、答,让大家学习到最新最前沿的医疗护理理论和专科知识。同时,充分利用晨会、交接班、巡查病房等“小讲座”形式,进行示范教学,不断拓展医护人员的知识面,提高重症医疗护理技能。
培训结束,护士长开始对科室护士传达护士长会议纪要精神及上一周护理质量评价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之后医护分开交班。护理交班由夜班护士对每一床病人的病情作详细汇报,从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再到尿量、用药等各项护理治疗,接着两班护士对病人进行床前交班。她们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为病人翻身、拍背及康复锻炼,给病人吸痰,查看心率、血压及各项仪器运行状态等。她们一边检查一边与病人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清醒的病人,对于护士们的询问会点头示意。年轻的护士们细心坦然地为病人做着各项治疗护理,就像一家人。丝毫不敢有点滴马虎,因为这是在和生命打交道!
医生办公室内,医疗交班则是夜
护士站,一台呈现各个病人生命体征的中央监控系统电脑显示屏上,各条曲线不停闪烁,病人的心跳、脉搏等数据一目了然。护士根据屏幕的显示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
治疗室,大外科护士长孙新宇正在指导ICU护士长韩冰如何检查抢救室物品、药品工作,孙护士说:“ICU护士长还比较年轻,业务技能素质需要提高,我都会经常过来看一下,以便于重症ICU护理人员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重症1室,我首先看到了略显疲惫但精神抖擞的夜班护士忙而不乱地为病人作着晨间护理,耐心和蔼地协助病人翻身叩背,随时观察并保护好各种重要管路的固定和通畅。早班护士迅速仔细地清点物品、特殊药品及器械是否完好,一一与夜班护士核实无误后逐一登记,生怕一个马虎就会耽误抢救。
1床,葛连荣,女,82岁,因为重症肺炎住进ICU。老人长期使用氧气维持呼吸,呼吸声在安静的病房里显得特别沉重。病人需要随时吸痰。只见护士给予雾化后,使用振动排痰机促进痰液排出,她们娴熟的戴上无菌手套,将一根细细的吸痰管插入病人口中。病人神志不清,护士吸痰得不到配合,护士使用口咽通气管等多种方法开放气道,插入吸痰管吸痰,从病人的呼吸和呻吟声中判断她的感觉。整个吸痰过程花了近30分钟,之后重新戴上氧气管后,病人呼吸节奏明显,不再伴有浓痰阻滞之声。
重症2室,医生王晓艳正在对男护士李国华进行病情、药物应用讲解。李国华是ICU唯一的“男”丁格尔,如果病房里的女护士是鲜花,他就是万花丛中的一点绿,特别显眼;有了绿叶的点缀,病房里更显勃勃生机。“现在回头看,好像觉得男护士更‘全能’,更能胜任这特殊病房里的工作。” 说起这点,李国华有些自豪。
护士长董春迎说,男护士其实比女护士更有优势,尤其体现在病人送进病房时,女护士三个人才能帮病人抬下,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这力气活;男护士胆大心细、心理沟通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使得他们比女护士更能胜任现场抢救、仪器操作和重症护理等方面的工作。
重症3室,住着一位30岁男性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超高热,护士李国华、杨凯正在床边交接班,给予物理降温、翻身叩背,忙碌而又一丝不苟地交接……ICU护士长韩冰说,因为患者病情重,我们对他投入了更多的关心与照顾,治疗毫不松懈,想尽一切办法采取药物降温治疗,同时配合物理降温,直到温度得到控制。当他躺在舒适的病床上时,护士们每天上班来到科室第一件事就是来到他的病房给他翻身叩背、洗脸、口腔护理等生活护理,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中午, 开始轮流吃饭。刚动筷子5床又便了,她们不能让排泄物长时间刺激皮肤,有的护士就又放下筷子协助另一名护士为病人擦拭。这时护士长为了调节大家的心情给我们讲了个小笑话,把大伙逗得捧腹大笑。顿时又觉得精神了不少,就开始狼吞虎咽地吃饭,好快点工作。
忙碌的一上午就这样几乎没有停一分钟就过去了,病人多,治疗量大,生活护理多,记录内容繁琐,每项工作容不得她们有半点的疏忽,医护人员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为了让每个病人都有个舒适的环境,她们为病人洗脸、梳头、翻身叩背、更换床单位、擦洗会阴、维护各种管道,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就像母亲爱护自己的孩子。
下午四点半是病人家属的探视时间,按国家重症感染要求和质控规范,ICU允许每个病人有两名直系亲属有5分钟的探视时间,分批探视,当家属穿着隔离服来到病房,看见自己的亲人整洁舒适,各项治疗护理落实到位时,忍不住连声致谢,听到家属的致谢声,她们早已忘记了疲惫。
中班护士李颖颖早早的来到了病房接班,这时刚好妇科送来一名宫颈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立刻给予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保暖、吸氧、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随时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容不得丝毫松懈,整个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在紧张的氛围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科室团结协作的气氛,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让我感觉到了医院文化精神的内涵,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加班加点成常态,医院领导对ICU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扶持、鼓励、支持,让他们感到有一支强大的支持系统在身后支撑着,每个医护人员身上都有使不完的劲,累并快乐着。
时针早已指过晚上六点,但是白班的同志一个也没有走,手头的工作没做完,再晚也不能下班,这就是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ICU的一天让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慎独精神,什么是忘我状态。张长玉主任告诉我,我们ICU尽管起点高,进步快,仍有许多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决心,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工作,让ICU成为医院的品牌科室。
从ICU的工作,让我联想到了全院各科室,大家都一样,为了病人的健康,努力工作,对医院未来充满希望。
董春迎护士长说,今天的ICU比较平静,下午就送来一个病人,如果是有新的病人转入ICU抢救,那对于病房里所有的医护人员来说,就没有什么休息和下班的时间而言,抢救病人永远是第一位。
这仅是我在ICU一天工作看到的情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记不清ICU收治了多少重症病人,挽救了多少生命;记不清,ICU的医护人员在假期里加了多少班;因为,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作为一名ICU里的成员,没有委屈和抱怨,只有为保障人民健康的信念和责任!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ICU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用最真情守护着生命,用仁心仁术谱写人间大爱。 (护理部 王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