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371- 6185 6666

老旧文章

您的位置 - 首页 > 老旧文章

“熊猫血”!突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龄产妇!

日期 : 2013-01-28 发布者 : 管理员 浏览量 : 4584
字号 : A- A A+
手机浏览本篇文章
    我院成功抢救“熊猫血”!突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龄产妇!
    近日,我院多学科联合协同,成功抢救一名产后突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高龄稀有血型产妇。
    这名产妇是Rh阴性A型血型,由于这种血型特别稀少,被老百姓喻为“熊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英文缩写是DIC,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复杂而凶险,可导致严重的出血,产妇死亡率极高。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一旦发生DIC,抢救成功率不足40%,更何况这是一名“熊猫血”高龄产妇,情况更是万分危急。
    家住二里岗南街的35岁孕妇王女士,已怀孕9个多月,鉴于她是前置胎盘属高危产妇,极易造成大出血,并且羊水少、高龄、二次剖宫产子宫疤痕等不利因素,接诊医生和产妇及家属沟通后,家属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产前即检查出她是Rh阴性A型血型,术前特意准备了200毫升的全血和两个单位的红血球,于12月20日11点进行剖宫产手术,顺利产出一名男婴。因她是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较多,为防不测,术后,将她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重点监护。
    20号晚9点多,王女士突然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经产科主任鲍志敏检查发现她子宫收缩软弱无力,宫腔内有积血,血压由原来的正常下降至测不到,并且出现出冷汗、意识渐渐不清等失血性休克症状,我院医生们紧急集结,启动了绿色抢救通道,立即组织产科、麻醉科、血库等科室进行会诊,副院长母心灵亲临现场指挥抢救,抢救小组快速果断地制定出缜密的抢救方案。经过一系列的抢救不见好转,子宫仍在不停出血,这时化验室化验结果提示该产妇出现DIC——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科生孩子最可怕的并发症出现了,随时有生命危险,为保产妇性命需立即切除子宫。鲍主任一边迅速检查,通知血库快速配血,一边与家属谈话,母院长、血库主任闫玉玲、医务科马科长、总值班郝心歌等都一直不断同中心血站联系血源。
    整个抢救过程,多科室通力合作,一路绿灯开放,为抢救提供了最充分的有利条件。晚9点50分,术中发现宫腔大量积血,子宫组织因高度缺氧、缺血、水肿,创面广泛渗血,手术中出血足有5000毫升,鲍主任一边用纱垫按压住创面,一边迅速利落的完成切除子宫、止血、缝合、关闭腹腔等手术步骤,手术紧急有序进行,随着切除子宫,子宫出血阻断,并输入全血、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等4600毫升,至次日凌晨5点。她的各种指标逐渐好转,产妇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产妇得救了!
    截止12月23日,王女士已脱离了生命危险,据悉她这惊心动魄的72小时已输入51个单位的鲜血及血液制品,共1万余毫升,相当于人体的血液换了两遍。
    此次DIC的成功抢救,充分体现了我院的综合实力、救治危重病例的能力以及绿色生命通道的强大保障力。
返回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