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文章

甩开膀子搞创新 圆百姓“病有所医”梦想
——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民为本的发展创新之路
2013年的春天,将注定是一个梦想启航的季节。而对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来说,为了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百姓“病有所医”的梦想,他们更是牟足了劲儿,动员每个科室、每位员工都行动起来,甩开膀子搞创新,促发展。
正如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连鸿凯说,想要更好地服务老百姓,需要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对于奉献完美医疗服务的不懈追求,对于全心全意成就健康的不懈追求,对于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健康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离百姓“病有所医”的梦想越来越近。
“行大道”——
管理创新:狠抓内涵建设 打造医院专科品牌
一个医院的长远发展,战略是一个大命题。而连鸿凯提出的狠抓内涵建设和“凝铸学术人文建名院,凝炼学科求突破,凝聚人心谋发展”的理念,不仅明确了医院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更为医院的创新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
加强内涵建设依托了具体的“五个抓手”,即开通心脑绿色通道——向高品质高效服务要未来;开展多学科会诊协同——让科学规范的终极治疗成为现实;深入进行危急值跟踪——铸就安全无忧的医疗平台;强化危重症患者管理——提供先进高层次保障的治疗过程;狠抓医患沟通——实现医患双方的共同追求。
为实现这“五个抓手”,医院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措施,不仅取得了诊疗服务的新突破,更带来了科研创新的硕果累累,实现了医院品牌的再次升级。
随着“五个抓手”的深入,内涵建设的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依托优势学科实现全科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很多中原老百姓的心中,郑州一院的烧伤和整形是医院的强大优势学科,也可谓行业翘楚。为了最大化发挥这两大优势专科作用,日前,该院整合资源,引进美容精英、博士、主
近年来,该院学科形成了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不仅拥有全国闻名的市级医院中唯一的省重点学科烧伤中心,还有全省唯一的消化病医院,以及心内科、整形外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妇科等一批省市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在业界享誉盛名。
“甩开膀子”——
技术创新:融会贯通,实现科研技术上的新突破
连鸿凯曾说,梦想成真,我们必须站位高远——从未来看今天;梦想成真,我们必须心无旁骛——走技术兴院之路。
的确,对医院来说,技术是核心,也是根本,只有凭借精湛的技术,才能为群众解除病痛,真正实现让百姓病有所医。为了这一目标,郑州一院在科研技术上实现着一次又一次创新和突破。
以烧伤整形重点实验室为例,医院先后投入200余万元进行改造和扩建;引进烧伤专业博士1名,专门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与北京301医院盛志勇院士合作成立河南省烧伤整形院士工作站,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科研体系,为全院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以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主的实验研究平台。如今,该实验室开展市级以上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0余项,荣获市(厅);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
当然,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对于青年医生,医院成立“青年科研基金”,每年资助10项,资助对象为45岁以下未能在上级部门立项的优秀科研项目。为鼓励职工撰写高质量科技论文,对公开发表的被SCI、EI收录的外文论文及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系列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予以奖励。5年来,投入科研与研修经费560余万元,开展市级以上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0余项,荣获市(厅);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发表医学科技论文260余篇,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10余项。
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医院大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与有国内外影响力、有学术地位的专家学者建立良好的学术关系,组织、邀请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参加国家及国际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每月举办“研究生论坛”,先后成为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南阳医专、澍青医专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并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结为友好协作。
“民为本”——
服务创新: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门诊服务流程
该院进行一系列门诊服务的创新,旨在推动建立一种标准化的诊疗服务。在这种标准化的服务框架下,患者从门诊、入院、手术到出院之间的全过程都能享受到快捷、优质、廉价的服务。
基于此,郑州第一人民医院在门诊服务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全天候门诊、日间手术模式、多学科会诊等等,这些创新举措,通过制度设计让更多的患者通过门诊得到最精准的诊断,通过制度优化门诊、住院、康复各个环节的就诊流程,寻找到优质、价廉、快捷的服务平衡点,通过制度设计打造标准化的就医流程、诊断过程、治疗体验。
会诊中心,于
全天候门诊服务,即门诊延后服务6.5小时,实现与急诊服务的完美对接。患者从入院、治疗、手术到出院限定在一天内完成,日间手术和日间病房进一步完善。该服务的推出,真正解决患者8小时外的就医问题,保证在夜间就诊的患者享受到与日间门诊同样的专家医疗服务,检查结果当日可取,实现24小时无缝隙的诊疗服务。
“日间手术模式”,即在一个工作日内安排患者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恢复和办理出院。它的实施,一是减少病人住院时间;二是可节省30%~40%的费用,医保病人一样可以按住院进行报销;三是加快了医院床位周转率。
“一个优秀的医疗体系必然是致病因子、机体、人群、社会等全方位全环节的完美控制。”连鸿凯表示说,“从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来看,医院将始终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为工作准绳,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配置更好的医护团队,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医疗全过程。这样的医疗全过程,关注患者,充分考虑到了患者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社会需要,维护了患者的尊严感,注重价值,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缩短了诊疗时间,提升了医院品牌形象。”
求真务实——
公益创新:与国际接轨,打造“郑州国际微笑行动”
“作为一家公立医院,在公共卫生事件面前,理应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也是公立医院职责所在。”该院党委书记孙晓辉说。
2012年8月,郑州一院全力救治的弃婴郑晨聪。孩子从被遗弃在公交站牌、收治入院到完成先心病手术,医院的医护人员倾注了无限的爱心和精力。当时,连鸿凯院长就亲自组织儿科、心胸外科、整形外科专家成立治疗小组,多次为这名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唇腭裂和手指畸形的男婴会诊,并要求不计成本用最好的器械和耗材,以确保手术成功。
而小晨聪只是郑州一院热衷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一个例子,在驶入快速发展轨道的同时,郑州一院始终坚持公益性,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公立医院的职责。
如70周年院庆时,该院回报社会、惠及百姓,积极开展“成就健康家乡情”活动。组织雄厚的专家团开展专家义诊、会诊、送医送药,为贫困、孤寡、低保患者上门进行诊治等一系列活动,惠济河南省广大城乡百姓,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郑州一院先后到巩义市小关镇、南阳淅川、郑东新区圃田乡穆庄村等县乡镇基层地区,为农民朋友送去健康和贴心的服务。
自2006至今,郑州一院与微笑行动组织合作已成功开展了七次郑州国际微笑行动,共免费为千余名贫困唇腭裂患儿实施了手术,并为每位患儿家庭提供200元的路费和100元的生活费,受到省市领导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
“真正的好医院,应该一切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老百姓把健康和生命的重任托付给我们,我们必应全力以赴。”连鸿凯说,这是郑州一院在面对医疗体制改革新的挑战,面对全民保障体系建立新的机遇,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一贯所保持的态度,也是实现百姓“病有所医”梦想的坚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