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近日我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首例ESE手术,中文全称内镜粘膜下挖除术,这一手术的开展,标志着消化内科的诊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患者为一中年女性,因反复上腹不适胃镜检查发现胃窦一粘膜下隆起,超声胃镜提示起源于粘膜下层的不均质高回声病变,考虑异位胰腺或间质瘤可能。因病变起源于粘膜下层,一般的内镜下切除包括粘膜大切术(EMR)及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仅局限于粘膜层病变,粘膜下层病变无法完整剥离切除,传统的治疗方法需外科手术治疗。而ESE治疗可在内镜下将瘤体完整剥离,创伤小、恢复快。在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讨论及认真的术前准备后,在腔镜中心开展了首例ESE手术治疗。在麻醉师常际州老师及内镜室护理组同事大力配合、方立峰主任、郑权副主任指导下,陈佩副主任医师手术操作。手术历时1小时20分钟,从病灶标记、粘膜下注射、病灶边缘的切开到病灶完整剥离、术后钛夹完整封闭创面,有条不紊。手术一直进行到13:20分才结束,手术时间虽然很长,但是腔镜中心的全体护理人员毫无怨言,积极参加手术的麻醉、治疗与配合,具有高素质的敬业精神及风险精神。
ESE手术与单纯的其他内镜治疗方法相比,具有完整切除病变、获得完整病理标本的优点;与相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ESE技术的主要适应症为不超过3cm、向消化道腔内生长为主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粘膜下肿瘤(如间质瘤、类癌、平滑肌瘤等)。根据肿瘤的形态和生长的位置,手术方法可以是直接挖除,或者通过粘膜下隧道法切除,甚至消化道壁全层切除,手术切口也是在内镜下缝合。ESE治疗为消化内科先进的标志性的技术之一,目前省内能完全开展该项治疗的医院只有四五家,消化内科首例ESE的开展,标志着我院消化内镜下的治疗已经突破粘膜层治疗,向粘膜下层治疗挺进。我院消化内科内镜技术水平在全市乃至全省均处于技术领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