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方正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党员干部“八小时外”100条纪律红线》正式发布。这份由纪检系统力推的“党员干部私生活行为负面清单”,全面梳理了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也就是下班时间、节假日、私人空间里,哪些行为不能做、哪些场合要规避、哪些细节最容易失守。
纪律不打烊,权力不“下班”;“生活圈”也在监督半径内。
“八小时外”指的是党员干部离开工作岗位、下班之后、假期期间的社交、消费、家庭、兴趣等行为活动。但正因为缺少组织视野、监督难度高,它已成为风腐问题高发带。
- 与服务对象“打高尔夫、泡温泉”,表面“私人关系”,实则“权力投资”;
- 打赏主播、沉迷赌博、“酒桌文化”演化为政商交易隐蔽场所。
案例提醒:某干部因爱看女主播,私设资金账户狂刷20余万;原称“缓解压力”,最终却成为受贿调查突破口。餐饮宴请、娱乐活动、网络空间、旅游出行、社会交往、婚恋两性、家风家教、经济投资。→ 典型案:某地税务干部被供应商“请去海南养生”,全过程“套近乎+要资源”→ 如沉迷赌博、书画变现、借文艺创作之名行受贿之实→ 典型案:某文联干部将“笔会”办成“权钱聚会”,通过“润笔费”获取高额回报→ 特别提醒:不少“非组织活动”都源于“饭桌+微信+酒后口风松动”
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坚持正风肃纪反腐一体贯通。
生活中,很多贪腐官员不是直接收钱、要工程,而是从“生活出轨”走向“权力出轨”。
- 有人从不拒饭局、不拒应酬,渐渐被老板“温水煮熟”;
- 有人在家庭角色中放弃原则,纵容配偶子女与其权力绑定牟利。
纪律红线的意义就在于,将风尚变坏之前就喊停,在兴趣变味之前就拦住。明红线、知底线,而并非为了压缩私人空间,更在于提醒干部,不能把下班时间变成“权力自由区”;不能把社交饭局变成“利益输送的场合”;不能用“私人爱好”当腐败遮羞布。组织永远不会放弃干部,干部更不能对组织的底线缺少敬畏。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纪律也不离生活,底线也不离私下。从“八小时外”守起,是对组织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