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文章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又称痛性抽搐(Tic douloureux);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表现为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阵发性剧痛。该病并非少见,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约为5/10万人口/年,国内虽无准确数据,但不应有太大出入。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每年都有大量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在寻求有效的方法解除疼痛。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郭京,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明确病因,如肿瘤、血管病变或颅底畸形等,压迫、刺激三叉神经而引起的面部疼痛,需针对原发病变进行治疗,不属于本文的讨论内容。本文主要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手术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多种推测,最为流行的学说是,由于三叉神经感觉传入通路中的部分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病变,导致传入的神经冲动短路,使非伤害性感觉冲动引发了伤害性的疼痛反应。在三叉神经进入桥脑前后约1cm左右的一段,传入神经纤维的髓鞘由外周型结构转变为中枢型结构,此部位的髓鞘可能较为脆弱,对外来压力敏感。目前有大量证据表明,经过该部位的血管,尤其是迂曲的动脉,可以对三叉神经入桥脑区构成压迫,并导致神经纤维的脱髓鞘改变,是引发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
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
2、苯妥英钠:疗效不及卡马西平。
3、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
手术治疗
1、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
但疗效不能持久,一般可维持3-8月,很少超过1年。半月节封闭术操作相对较复杂,可引起神经性角膜炎等并发症,总有效率72-99%,早期复发率20%,5-10年复发率达50%。
2、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
是一种安全、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疗效可达90%。其理论依据是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内的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其方法是在X线或CT引导下将射频针电极插入半月神经节内,通电后逐渐加热至65—75度,对靶点进行毁损,持续时间60秒。此法适用于因高龄、不能或拒绝开颅手术的患者。
3、微血管减压术(micor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自从1967年Jannetta倡导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以来,已逐渐被世界各国的神经外科医生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30多年来的经验表明,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针对病因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且可保留三叉神经正常功能,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同时保留面部正常感觉的手术治疗方法。
中日友好医院1984年在国内首先开展这种手术,至今已积累了3000余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的经验,近期有效率超过90%,长期治愈率达70%以上。该手术经枕后微骨孔开颅,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符合现代神经外科尽可能减少创伤、保留功能的发展趋势,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首选方法。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近期有效率可达90%以上,以后逐年有复发病例发生,综合国内外资料,术后每年的复发率约为2%左右,随访5年治愈率约为80%,10年治愈率70%。
对于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或复发的病例,只要病人一般情况允许,我们通常再次手术探察。此类病人中,约有50%可以发现遗漏的责任血管,新形成的血管压迫,或垫棉过分靠近神经根部并对其形成新的压迫,将三叉神经根部受压迫部位重新松解后可以获得良好效果。部分病人的神经根部没有任何可见的压迫,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可以使90%以上的病人疼痛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