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371- 6185 6666

老旧文章

您的位置 - 首页 > 老旧文章

浅谈儿童慢性腹痛

日期 : 2014-04-11 发布者 : 管理员 浏览量 : 29
字号 : A- A A+
手机浏览本篇文章

     慢性腹痛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我们称为“再发性腹痛或复发性腹痛”,主要指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时间内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作,占儿童腹痛总数的50%以上,年龄以5—14岁最常见,其中10—15%的儿童可因频繁的腹痛发作而影响学习和日常活动。由于反复腹痛,病情迁延,间或还有急性发作,病情的轻重缓急又表现不一,加上小儿对腹痛的叙述不易准确表达,因此往往使家长焦虑万分而四处求医问药。
     既往此类病儿常被诊断为“肠痉挛”、“肠蛔虫症”等,经反复解痉或驱虫治疗效果不佳,这些患儿其中一部分属功能性腹痛,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应该做相应的临床检查。临床上把再发性腹痛区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
     对于功能性腹痛,确切的病因尚未肯定。临床表现为腹痛每日或每周发作1—2次或更多,晨起时更明显,常于空腹或进餐时突然腹痛,大多数不经处理也可自行缓解。此类疼痛并非是小儿自己想象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存在心、身两方面的因素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及压抑、家庭不和睦、惧怕上学、厌恶某种食物;躯体因素如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等。有研究证实在紧张的刺激下,身体内源性鸦片类物质(ß—内啡肽等)活性增高,兴奋胃肠道平滑肌,肌张力增高而影响胃排空、肠道运输功能和排便等;也有的小儿痛觉阈值较正常人低,对疼痛刺激更加敏感。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向小儿及家长做好疏导工作,消除顾虑,必要时适当用些解痉药和胃肠促动力药及调整植物神经功能药,如吗叮啉、西沙必利、谷维素等。
     对于器质性腹痛必须做进一步检查,近年来由于检测手段的现代化和微型化,使许多再发性腹痛的患儿明确了病因。比如儿童胃镜检查中以腹痛为主诉的病例占50%以上;胃镜检查结果主要是慢性胃炎和溃疡病,其次是十二指肠炎、食道炎等。再比如,经24小时pH监测的检查,可明确患儿存在胃食道反流病,还可通过氢—呼气试验,检测小肠乳糖吸收不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
综上所述,对于长期慢性腹痛的儿童,家长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要过于紧张忧虑,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来检查。只有在除外器质性病变之后,才能考虑功能性腹痛,明确诊断才能得到恰当的治疗

返回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