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文章

甲亢也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它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因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水平增高所导致的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的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以及高兴奋症状和眼部症状。
在甲亢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最常见,占发病人数的88﹪以上,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多慢性起病,病情可轻可重,典型表现有:病人常疲乏无力、易饿、多食而消瘦、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潮湿,可伴有低热。危象时可有高热;神经过敏、多言多动、紧张多虑、焦躁易怒、不安失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有时有幻觉,甚至表现为亚躁狂症或精神分裂症。偶表现为寡言抑郁、神情淡漠。也可有伸手、眼睑、伸舌细微震颤等;病人可有心悸、胸闷、气短。心率增快,重者有心房纤颤、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常有食欲亢进、多食消瘦。老年甲亢病人可有食欲减退、厌食。常有腹泻;多数患者有肌无力及肌肉萎缩。慢性肌病主要是近端肌群无力和萎缩,男性病人可伴周期性麻痹;女性月经减少或闭经,男性有阳痿,偶有男子乳房发育等;甲状腺肿大 多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肿大程度与甲亢轻重无明显关系,可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扪有震颤,听有血管杂音;有的病人可有轻度贫血。老人和小儿表现常不典型。
另外,25﹪到50﹪的甲亢患者伴有眼症,表现为上视不皱额,下视睑迟落;突眼、少瞬目,裂宽内聚难。良性突眼无感觉,恶性突眼症状多。 恶性突眼又称浸润性突眼,内分泌突眼等,突眼度在18毫米以上,可有眼外肌麻痹,眶周水肿等,病人长表现为畏光、流泪、斜视、复视、眼痛刺痛等。
碘过量对甲亢患者不利
在日常食用的食品中,海带、紫菜、海白菜、海鱼、虾、蟹、贝类含碘丰富。碘过量对病情不利,由于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长期服用碘剂,可以加重甲亢,甚至可发生碘源性甲亢; 进食过多的碘,还可能使甲状腺组织硬化,造成病情迁延不愈,影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碘过量使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时间延长、治愈率下降、,过量补碘后甲亢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治愈药下降到20%~35%。 因此,甲亢患者应避免吃海带、紫菜、海鱼等含碘食物,而且含碘的中药如海藻、昆布等均要禁止食用。病人用盐应食用无碘盐。如为加碘盐应将加碘盐经高温炒一段时间后食用,让碘挥发。
另外.甲亢病人在服药期间及饮食上应注意,忌吃辛辣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等,浓茶、咖啡、烟酒也不可沾染,另外还应该保持心情平静,防止过度劳累.等。
三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
治疗甲亢时,能否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对预后至关重要。但是,不论何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选择治疗方法应根据疾病的情况而确定,目前主要有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治疗、 手术三种方法。
口服抗甲状腺药物,主要有如丙硫氧嘧啶等。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通常还会配合交感神经抑制剂及精神安定剂来辅助控制心悸、手抖、焦虑等症状。但是必须长期服用,一般约在一年半至二年内方可逐渐减少药量直至停药。然而约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患者停药后会复发,特别是那些甲状腺肿大明显或饮食摄取碘较多的患者。另外,少部分患者在服药两三个月内,会发生皮肤瘙痒、皮疹或白细胞减少(易出现发烧、喉咙痛)、肝功能异常等药物不良反应。若出现这些现象,宜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放射性碘治疗的原理是放射性碘会聚集到甲状腺中来破坏部分组织,使得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功能降低。通常病人只需服用一次,若效果不佳则可半年或一年后再追加一次。治疗后甲状腺的体积会逐渐缩小,甚至有的病人会因甲状腺破坏过多而导致甲状腺机能低下,反而需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孕妇及近期内打算怀孕的妇女,或合并眼病的患者,不宜采用此法治疗。
动手术方法是切除部分甲状腺以减少激素的分泌量,但缺点是若切除太少,则易复发;若切除太多,又容易造成功能低下。此外,若手术中不慎伤及控制声带的神经或甲状旁腺,则易造成声音嘶哑或低血钙(四肢麻木或抽筋),后者必须终生补充维生素D和钙片。虽然有经验的外科医师很少会碰到这些并发症,但术前病人仍应对手术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