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371- 6185 6666

老旧文章

您的位置 - 首页 > 老旧文章

【科普】高血压控制不好,是否另有“隐情”?

日期 : 2013-04-10 发布者 : 管理员 浏览量 : 81
字号 : A- A A+
手机浏览本篇文章
    你听说过这样的事么?在寒冷的冬天却仍然汗流如注,早晨醒后连枕头都湿透了;在零下几度的气温下只穿单衣一件,却还是感觉很热------这样的怪事就发生在上海一个女孩身上,她的名字叫小鹿。
    小鹿是独生女,性格开朗。从12岁开始,小鹿每晚大汗淋漓,浸湿衣衫。夏天多出汗,多洗几次澡也就罢了。冬天只穿两件单衣的小鹿还是觉得热,打扇子、吃冷饮,放学回家就换下湿漉漉的单衣,妈妈每天要早早准备好饭菜,因为小鹿喜欢吃凉凉的饭菜,这也是为了避免出汗。去年4月,16岁的花季少女正准备中考,却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正值初三的小鹿边服着降压药边完成毕业考试。当小鹿还在为几分之差未进市级重点高中而懊恼时,父母已经为小鹿的高血压寝食不安,多种降压药和中药调理双管齐下也不见好转。几个月后,小鹿的血压最高达到209/133mmHg。小鹿的父母慕名带着她来到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小鹿患高血压是另有“隐情”。
实验室检查:
血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4044.6pg/ml(正常范围19.0~121.0 pg/ml);
尿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1892.2ug/24h(正常范围﹤460ug/24h);
尿去甲肾上腺素1451.2ug/24h
多巴胺540.63ug/24h
多次复查,上述指标升高更加明显。
肾上腺CT未见异常。
131I-MIBG检查示:胸部异常浓聚灶,考虑异位嗜铬细胞瘤可能。
心脏MRI:右心房占位性病变。
心脏彩超:右房肿块,轻微三尖瓣返流。
冠脉造影:右心房壁肿瘤伴血供丰富。
    医生终于在小鹿的右心房发现了制造高血压的“元凶”——嗜铬细胞瘤。而手术是切除肿瘤、治愈高血压的惟一方法。术前应使用a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控制血压,扩大容量。这类药物不阻断突触前a2受体,所以不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因此,较少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同样,由于药物作用时间短,能够更快地调整剂量并减少了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经过术前精心的准备,小鹿在瑞金医院接受了直视下右心房肿瘤切除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术后第二天,小鹿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已降至正常范围,血压也正常了。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嗜铬细胞的神经外胚层肿瘤。有文献报道在高血压就诊患者中,约0.1-1%为嗜铬细胞瘤患者,其发病率为0.8/100,000人/年,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以30-5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相似。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可以出现在90-100%的患者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大约50%患者为持续性高血压,其中半数伴有阵发性加重;30%患者为阵发性高血压。典型发作性症状常表现为突发血压升高,可达到200-300/130-180mmHg。典型嗜铬细胞瘤患者在出现发作性血压升高同时,还伴有三联征,即头痛、心悸和出汗。其发生率均在50%以上。90%患者出现上述三联征中的两项,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若仅有高血压,而不伴上述三联征者,基本可排除诊断。
    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患者的90%,但仍约有10%为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等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相似,因此,当原发病的某些症状不太明显时,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在未能找出真正致病的病因前,按高血压病防治,虽经合理的非药物治疗及正规的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仍难以得到控制,不仅浪费大量医药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往往会贻误病情,甚至造成死亡的危险。而且由于继发性高血压有致病原因可查,若能及时确诊、找出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根除病因(包括手术治疗),它的预后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完全不同,治愈后高血压可随之恢复正常,故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鉴别继发性高血压。
    在高血压患者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①发病时年龄较轻,有的在儿童时就发生高血压。②高血压进展较快。③与年龄相比,舒张压相对较高,血压波动大。④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甚至无效。⑤以往有肾脏病或大动脉炎的病史。若出现发作性高血压伴有典型三联征:即头痛心悸和出汗,应考虑嗜铬细胞瘤。 在具有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家族史的患者中,如MEN-2,VHL病,NF病,应筛查嗜铬细胞瘤。
除嗜铬细胞瘤外,常见引起高血压的内分泌疾病主要有下列几种:
1、皮质醇增多症又称库欣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糖皮质激素过多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群。库欣综合征约80%有高血压症状。库欣综合症患者血压通常中度升高。此外还伴有三大代谢紊乱,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糖尿病,甚至骨质疏松等。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多数为腺瘤,癌瘤较少见);分泌过多醛固酮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有低血钾、高血钠、代谢性碱中毒、血肾素降低,血、尿醛固酮增高。这种病症一般多发生于30~50岁,女性多于男性。
3、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上病人主要表现为多食、易饿、消瘦、心慌、、怕热、出汗、失眠、乏力、双手发抖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且有高动力循环状态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现双眼突出,甲状腺肿大,深部肌腱反射亢进等表现,对甲亢的诊断很有提示意义。测定血浆T3、T4水平明显升高,以及TSH水平低下,可确定诊断。一般认为,在过量甲状腺素作用下,心脏处于高动力状态,心排出量增加,是引起收缩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有人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能提高肾上腺能受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也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


 

返回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