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二、三十年前,当听到有人夸讲你的孩子说“哟,你们家的小孩长得可真胖呀!”您一定会感到无比自豪,可是,到了现在,要是再有人这样对您说,您也许会生出几分担忧。虽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总体营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我国儿童肥胖的发生率虽然要比发达国家低得多,但近几年的调查数据表明,随着育儿方式和儿童膳食结构等的改变,儿童肥胖发生率正在逐渐增加。2005年我国儿童的肥胖率已经达到8.1%,比10年前翻了一番。据对我国一些发达城市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城市0~7岁儿童中,肥胖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中出生至3个月的婴幼儿肥胖症发生率高达43.8%~95.9%!并且儿童肥胖在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和较高收入家庭中的发生率依次增加,由此可见,儿童肥胖率有随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儿童青少年发生肥胖的可能性越大。在这些肥胖儿童中,99%的儿童是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只占1%左右。那么看到上述统计,很多家长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养得越胖越好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研究表明,儿童肥胖会带来很多危害。
首先,肥胖症可使肥胖儿童在饮食、运动及心理行为方面存在异常。如进食速度过快、喝甜饮料、吃甜食过多、进食频率过高、不爱户外运动、多有自卑感、担心穿不上漂亮衣服、不愿与人交往、对自己身材不满意等等。其次,很多小胖蹾还潜在着生长迟缓、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隐患。部分儿童还会因肥胖导致性发育障碍,男孩出现隐睾,乳房发育等性器官和性征发育障碍;女孩则出现性早熟或月经异常,导致其成年后的生殖无能。所以肥胖不是什么“富态”,恰恰是不健康的表现,对小儿成长危害极大。
对于儿童肥胖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个方面:
(1); 遗传因素:父母中有一位是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机率为40%至50%;父母皆为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机率为70%至80%。
(2); 饮食多甚:患儿多有热能和营养摄入过度。孩子热能和营养过度受到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孩子不良饮食习惯三方面的影响。家庭不能提供平衡膳食,有些家庭烹调方式不合理,菜肴油水过多。若家长任由孩童吃高脂及高热量食物,而且经常要他们吃光所提供的食物,甚至以奖励方式来鼓励孩子吃东西,也容易令孩子变得肥胖。另外,现在很多孩子都有在三餐中间添加辅食或吃零食的习惯,这样也容易引起肥胖。
(3); 运动量过少。这里所说的运动,不仅指体育锻炼,更指孩子的“勤”与“不勤”。许多家长为孩子包揽一切,不让孩子扫地、抹桌子、洗碗、整理床铺等,不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只吃不动,能量消耗少,就会产生营养和能量过剩。
(4); 心理因素:是指肥胖儿童在心理方面有不正常的表现,他们常常在非饥饿状态下进食。例如,有的孩子在心理紧张或受到挫折时,会找来甜食、高热量食物,以不断进食来填补心理不安。
(5); 服用某些药物如性激素、类固醇、抗抑郁药等也会导致体重增加。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小儿有两个时期容易发生肥胖:一是婴儿期,另一个时期是5~10岁这一阶段。在这两个时期中,都同时存在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和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两个过程。只是在婴儿期以脂肪细胞数量增加为主,而在儿童期则以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占优势。脂肪细胞在这两个时期所增加的数量,以后在人的一生中都不会减少。因此,在这两个时期都迅速肥胖的儿童,日后若营养过剩,使脂肪细胞体积增大,都有可能呈现肥胖。
接下来,大家关心的就是儿童肥胖症预防和治疗了。
首先,防止儿童肥胖,要从幼儿做起,从出生后做起,要早期预防,在孩子出现体重超重时就进行早期干预。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过度饮食,建立正常饮食制度:喂养过度对小儿是有害的,这一点必须要对家长强调的。另外,应按照小儿年龄的大小,合理安排一日的饮食,避免过于油腻、油炸食物及过多淀粉类食物。当小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时,应取消餐间点心,多吃素菜水果,不让孩子多食油炸及淀粉类食物。
加强体格锻炼,增加体力活动:有肥胖趋势的小儿常常吃得多、活动少。当小儿体重超重时要饮食控制与增加运动同时并进,逐渐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活动量,活动应多样化,要引起小儿兴趣使活动能坚持下去才能起到效果。
当小儿存在严重超重或有某些肥胖并发症时则应该求助于儿科或内分泌科的专业医师给予相应的治疗,切不可随便买些减肥药吃,否则将会延误病情,无异于雪上加霜。
当然,年轻的父母们也应该以身作则,有意识地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规矩进食的好榜样,而决不能督促孩子快吃多吃。同时事先制定儿童一日三餐的饮食计划,对肥胖儿童的父母而言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