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371- 6185 6666
一、前庭大腺炎
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引起的炎症,称之为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后三分之一深部,腺管开口位于处女膜与小阴唇之间,在性生活、分娩等情况污染外阴部时发生炎症,多见于育龄妇女。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肠球菌,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急性发作时侵犯腺管,形成脓肿。临床多表现为一侧,起初局部肿胀,疼痛,灼热感,行走不便,检查见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明显,当脓肿形成时,疼痛加剧,局部可触及波动感,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腹股沟淋巴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当脓肿内压力增大时,表面皮肤变薄,脓肿自行破溃,若破空大,可自行流出,炎症消失较快,若破孔小,引流不畅,炎症反复发作。治疗:急性炎症发作时,卧床休息,局部保持清洁,可取前庭大腺开口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病原体抗感染治疗,也可选用清热、解毒中药局部热敷、坐浴。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及造口术,放置引流条。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80%-90%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酸性环境适宜假丝酵母菌生长,感染的阴道PH<4.5.假丝酵母菌对热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摄氏度1小时即死亡,对于干燥、日光、紫外线灯抵抗力较强。常见的诱发原因: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等。传播途径: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假丝酵母菌作为条件致病菌,一旦条件适宜可引起感染,少部分通过性传播,极少通过污染的衣物传播。主要表现: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尿痛。白带特征为白色稠厚成凝乳或豆渣样。治疗:消除诱因,根据情况局部或者全身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