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有这样一位专家,被五顾“茅庐”深深打动,毅然决定辞去安逸的工作环境加入到这家医院,不讲条件,只为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有这样一个科室,门诊量每天近百人次,病房床位使用率一直保持满员。门诊胃镜检查、治疗人数和肠镜检查长期在郑州市市级医院中属于前列水平,在收治病人总量、技术创新方面居同行业领先水平。
有这样一家医院,从烧伤等几个科的纵深发展到60余个专业学科横向齐头并进,最终实现了质的飞跃。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医院?学科带头人采用什么方略?团队又是如何创造奇迹的呢?记者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简称市一院)住院部10楼消化内科病区的所见所闻,或许能让您找到满意的答案。
人格魅力 改变一个团队。
方立峰,1986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消化内科消化专业20余年的他,曾先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学院、黑龙江省消化病医院学习,现为郑州市消化学会和感染学会会员、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深造诣,肝活检操作近三年在200例以上,对重型胰腺炎和炎性胃肠疾病有丰富的经验。
方立峰是2007年3月“凤落郑州市一院”任消化内科主任的,这是市一院五顾“茅庐”的诚意和不惜代价引进学科带头人的决心感动了他,也是一院服务立院、科技兴院、品牌强院的大气魄吸引了他。正式走马上任消化内科主任的方立峰,把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打造成学习型团队,坚持每天15分钟,给医生一个分析案例的平台;再从制度抓起,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奖惩分明,有一次夜间值班,消化内科的一名医生拒收因酗酒引起胃痛的病人,这名医生受到严厉的处罚,主任也同样受到连带责任处罚,这样以身作则维护既定的制度,消化病区医护人员引以为戒,后来这名医生成为很优秀的医生;培养技术型的个人,在消化内科打造一个“科成气候人成才”的局面;实行末位淘汰制,让医护人员有压力和紧迫感,彻底改变了“吃大锅饭”的现状。
先进设备 提升确诊精度
消化专业在郑州市一院有着悠久的历史,集病房、门诊、消化内镜室、实验室为一体,为医院院重点发展的临床学科。在医院条件最好的病房楼十楼设立病区,开设有全年无节假日的消化专科和专家门诊,专家门诊每天均有一名以上经验丰富的专家坐诊。
内镜室拥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超细电子经鼻胃镜,这是河南唯一的一台,直径仅有5.9mm,为普通胃镜的一半,有普通胃镜无法比拟的插入舒适性能,不接触舌根,无呕吐感,可实现“无痛性”内镜检查的效果。且患者在检查中可以与医生交流,大幅度缓解了病人紧张的思想压力。胃镜的外径缩小,但又确保图像始终保持清晰。对咽、喉、食管狭窄的病人以及常规检查都有十分理想的效果。尤其能适用于婴幼儿、儿童、老人以及体弱高危症患者检查。
超级放大电子染色胃镜,这也是我省唯一的富士能590ZW胃镜,集先进的光学技术和数码技术于一体,真正实现全数字化的内镜电子影像系统,具有10种光学染色功能,在消化道肿瘤诊断及治疗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其最先进的技术含量具有100倍光学放大,加及2倍电子放大的超极放大显示功能,是普通纤维胃镜的40倍,可以更好的显示细微病变,上消化道任何微小病变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发现许多普通电子胃镜不易显示的粘膜异常病变和早期肿瘤,对早期胃癌、癌前病变有极高价值。
全球无数患者被消化道疾病困扰,特别是长达5-7米的小肠成为临床检查的盲区,“智能胶囊内镜”的发明开创了无痛、无创、无导线的消化道舒适检查新纪元,该镜可获得全小肠段真彩色图像,突破了小肠检查的盲区,大大提高了消化道疾病诊断检出率,被称为21世纪内窥镜的一场革命。智能胶囊外观只如一粒胶囊,实际是将照相模块、电池和无线收发模块密封在一个胶囊形状的医用高分子透明材料外壳中的一次性使用产品,它却是一台精密彩色数码照相机。患者像服药一样用水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沿着胃到十二指肠、然后到空肠与回肠以及结肠,最后到直肠的方向运行,吞服8~72小时后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
四十多岁的郭女士不明原因地间歇性肚子痛已有半年多,曾做过胃镜、肠镜检查及肠道钡餐透视,未发现异常,始终作保守治疗,病情未得以根治。近一个月来,患者腹痛发作越来越严重,因病变影响到消化功能,所以患者每次腹痛发作,体重都要减少十来斤,来一院检查时,郭女士服下一粒与普通胶囊无多大区别的胶囊内镜,一次即诊断清楚病变在小肠内,对症治疗,郭女士很快就痊愈了。
一个来自新疆的大学生,反复大量便血,造成严重贫血,胃镜、结肠镜检查均未发现病灶,通过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回肠末端有一小动脉裸露,血流喷出。正确诊断后给予介入止血后痊愈。
胶囊内镜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卫生(一次性避免交叉感染)、视野宽、方便自如等优点,给插管剧烈呕吐或其它原因如高血压、轻度冠心病、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有癫痫病史及小儿或精神病等不能合作者难以完成常规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多项技术 领先同行水平
有了好的诊断设备和治疗设备,在方立峰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很多新的业务。如: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Barrett食管内镜下电凝治疗术、食管狭窄内镜下扩张术、贲门息肉胃镜下热活检钳电切术、息肉圈套摘除术、十二指肠降段憩室内异物胃镜下取出术等。胃镜肠镜下手术量在郑州市级医院位居前列。息肉切除术、食管消融术等特色治疗达到省内同行水平。
消化内科在急性胰腺炎、缺血性肠病、炎性肠病、溃疡病、消化道出血及疑难危重病人诊断、治疗和抢救方面也有很丰富的经验,曾成功救治了许多不同程度的胰腺炎和缺血性肠病患者。
今年1月22日早上7:36,消化科方立峰主任接到一个外地电话,一位88岁的患者呕血、便血,生命危在旦夕,经多方打听得知市一院的消化科技术不错,在当天中午12点30分,当地的医生和护士用救护车将患者转入一院消化科。入院时患者开着三路输液通路,一路为浓缩红细胞、一路为升压药、另一路为止血药,精神极差,呻吟不止,全身皮肤粘膜重度苍白,血红蛋白低,左肺少量哮鸣音,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广泛心肌缺血性改变。追问病史该患者8年来间断上消化道大出血共13次,在当地做多次胃镜不能明确诊断,每次均是止血后即出院。20天前无诱因再发呕血、便血,反复而不能停止,曾行周围血管造影也未能明确出血病因。在心电监护下,方主任为患者做了急诊胃镜,诊断为良性胃间质瘤。出血原因和部位已经确定,手术切除肿瘤是最好的选择。相似的病例还有一位是来自河北的80岁的老太太。
消化内科较早的开始了肝脏活检技术,在肝脏病理诊断、肝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市一院消化内科在肝活检操作技术、使用器械和每年操作例数在全省均保持前列。据方主任介绍,肝穿刺活检瞬间即可完成,但穿刺、组织固定、包埋、切片、染色等环节要求极为严格和专业,经专业的病理技术处理后才供病理医师分析。肝穿刺活检对不明原因肝病、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极高价值,对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的病情判断、治效评价等是“金标准”。对不明原因的肝病和肝炎、肝硬化诊疗时积极合理的进行肝脏活检病理检查,以及ROCH先进的电发光等免疫学检查方法的有力支持,很好的诊断和区分出肝炎的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不同程度,采取更合理的施治措施,做到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吸引了不少外省市的患者前来诊治。
一个五岁的孩子出现反复发作昏迷,并出现频繁呕吐和剧烈的头痛,后转为惊厥、昏迷,乃至大脑强直状态,在北京医院检查也没有确诊,后来到郑州市一院经过方主任肝穿刺活检,最后诊断是很罕见的瑞氏综合症。本病起病迅速,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特点是生化改变为肝脏,临床表现为脑子神经改变,真正的疾病是肝脏和脑子都有疾病,脑部和肝脏都有损害,经过对症治疗孩子痊愈出院。
生命相托 责任重于泰山
“对我们来说,病人是以生命相托的人,医生要对得起这种信任。”方主任说。病人到医院来看病是把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了医生。为了这种信任,他处处为病人着想,哪怕不起眼的细节;为了这种信任,他不断追求技术创新,节省病人的医疗成本;为了这种信任,他不惜承担风险。一个好的医生,能够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一生。在郑州市一院消化内科主任方立峰的心里,“医生”一词有着沉甸甸的份量,因为那不仅代表着荣耀,更意味着责任。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医生的行为有这样的规范:“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人谋利益之信条”。做一个好医生,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行医20年,方立峰体会尤深。
一患肝病的老太,刚入院时便血,血色素极低。确诊后方主任采取了紧急措施,终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医生的工作很繁重,做手术常常一站就是一天,节假日也难得休息。无论刮风下雨,急诊手术随叫随到,他不知不觉就坚持了几十年。他说:“医者父母心,一想到患者的痛苦,就心有不忍。共同面对病痛,医患双方应该是最亲密的朋友关系。我希望在为患者消除身体的病痛时,也抚平患者心灵的创伤。”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内镜室由警察送来一个特殊的患者,是被警方抓捕的犯罪嫌疑人,因为吸毒,还感染了梅毒,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在警方抓捕时,吞下了一把不锈钢尺子。因受胃液的浸泡不锈钢尺子又滑又硬,鼠齿钳夹紧后一次又一次滑脱了,病人也开始烦躁起来,胃镜室的护士不停的安慰病人,病人慢慢放松下来。“再看看,有没有能夹紧的地方。” 张普选凭着二十多年从事胃镜工作的经验说,并不停地变换着各种方法。这时,胡威医生发现尺子一端有一个小孔,鼠齿钳试着夹住小孔的边缘,刚拉出一点,鼠齿钳又一次滑脱了。这时,张普选医生急中生智地说:“把鼠齿钳从小孔伸进去,张开钳子,卡住尺子,再往上拉。”一点一点,过了贲门口,过了食道,终于尺子越过了喉咙被取了出来。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对工作不惧怕,遇见困难迎头而上,勇担责任的精英们,市一院消化科的发展才会蒸蒸日上,从一个个的成功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秦川 王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