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文章

一.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指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向病变椎体中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从而达到增加椎体强度、缓解疼痛及灭活肿瘤等治疗目的的新技术。主要用于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转移性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造成的椎体破坏以及椎体血管瘤等。
椎体成形术对于椎体病变造成的疼痛症状疗效显著,该术式目前是治疗上述疾病的最佳治疗手段。
典型病例: 患者,某女,55岁,外伤致腰部剧烈疼痛1周入院,诊断L1椎体新鲜压缩骨折,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疼痛完全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
![]() |
术前正侧位片 | 术后正侧位片 |
二.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 PKP);是由经皮椎体成形术发展而来的脊柱外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 在椎体内通过特定器械扩张形成一个空腔,从而能够以较低的压力注入骨水泥,恢复椎体高度与矫正后凸畸形,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突出优点,最终必将在骨科临床治疗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 |
![]() |
![]() |
![]() |
球囊进入椎体 | 球囊扩张 | 注入骨水泥 | 术后侧位 |
![]() |
![]() | ||
术前X光片 | 术中球囊扩张,椎体高度恢复 | ||
三.CT引导下穿刺 |
随着CT、MRI的发展使脊椎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其定性诊断仍有较大困难。颈胸腰椎椎体部位深在,当病变未侵及椎体周围软组织时通过一般的穿刺方法难以取到满意的标本。CT引导下经皮对脊柱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有较高的确诊率。
典型病例:患者某男,56y, “以背部疼痛1个月为主诉入院。”病理诊断为T12椎体浆细胞性骨髓瘤。
![]() |
四.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
它是利用等离子刀产生的等离子体能量,引起低温下(40℃)髓核的分解、气化、消融形成数个消融孔道;同时利用等离子刀的冷凝固作用,在低温下(70℃)使髓核组织的胶原收缩、固化.迅速有效的减少椎间盘的体积,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使突出髓核部分还纳,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此外工作头加热至(90℃),可破坏纤维环内的痛觉神经末梢,达到椎间盘重建的治疗目的。适于治疗盘内压力较高的膨出型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等离子消融后髓核内仅产生直径不到2mm的孔道,孔道周围组织胶原蛋白的螺旋结构皱缩,但细胞仍保持活性,故对椎间隙较窄的突出症更为适宜。
典型病例: 某女,46岁,C5-6椎间盘轻度突出,但是颈部疼、困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行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后,第二天疼痛缓解明显,对后续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