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371- 6185 6666

老旧文章

您的位置 - 首页 > 老旧文章

脊柱骨科I核心品牌——寰枢椎脱位

日期 : 2011-06-24 发布者 : 管理员 浏览量 : 168
字号 : A- A A+
手机浏览本篇文章
 
    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dislocation);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和手术等因素造成的寰椎与枢椎(第一和第二颈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神经压迫的病理改变。
 
  症状:(1);枕部及颈部疼痛。(2);斜颈及颈部运动受限。 (3);上位脊髓损害的表现:全身肌肉紧张,手握物不稳或无力, 容易打碎水杯和饭碗;行走无力,容易跌倒;大小便无力;四肢肌肉萎缩;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瘫痪,甚至危及生命。(4); 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胸闷、心悸和血压升高等。  (5);合并Arnold-Chiari畸形有小脑扁桃体疝者,可有全身肌力低下和易跌倒等症状。
 
  诊断:1、上述症状之一。2、 X线检查:(1)寰齿前间隙(ADl);: 5mm-10mm有横韧带断裂和部分辅助韧带断裂,10mm-12mm则表明全部韧带断裂。(2)寰枢椎管储备间隙(SAC);: 14mm以下时,发生脊髓受压症状,15—17mm者有脊髓受压之可能,18mm以上者不产生脊髓受压症状。(3)寰枢椎不稳定指数(II):大于30%有脊髓压迫症状,大于40%时有手术指征。3、CT(CTM);可清楚观察寰枢椎结构变化及脊髓受压程度。4、MRI可更清楚地观察脊髓受压形态、位置、程度、范围及脊髓信号异常与否。
 
    分型:1、  易复性寰枢椎脱位2、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特色治疗技术:寰枢椎(C1~C2);脱位是一种严重的上颈椎病理状态,可累及延髓生命中枢,导致严重残废,甚至威胁生命。有文献报道,上世纪80年代该部位的手术死亡率为40%-50%。所以,长期以来寰枢椎部位被视为外科手术的“禁区”。
 
    自2004年以来,率先在河南省开展了“寰枢椎侧块钉板技术”及“短节段枕颈融合术”治疗易复性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术”及“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枕颈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并使这几项技术成为我院的特色技术。目前已治疗患者70余例,暂没有发现血管与神经损伤、瘫痪和死亡等并发症,手术优良率达到98%以上,该技术目前处于河南省领先、国内先进水平,为我院首批核心品牌技术。
李××,男,26岁,以“颈痛伴四肢麻木无力10年,加重1年”为主诉入院,诊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给予后路侧块钉板固定治疗,术后症状缓解。
图1-3 颈椎动力位片显示寰齿间隙>8mm,颈椎前屈间隙增大,过伸时寰枢关节复位。
图4  CT矢状面重建显示齿状突根部陈旧性骨折,相应椎管狭窄。
图5-6 MRI显示寰枢椎水平脊髓受压明显,有脊髓损伤信号改变。
图7-8 术后寰枢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椎管容积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二
张××,女,46岁,以“颈痛伴四肢麻木无力13年,行走困难1年”为主诉入院,诊断:寰枢椎脱位并高位脊髓病。全麻下给予10kg重量颅骨牵引,寰枢椎复位后,给予后路侧块钉板固定治疗,术后症状缓解。
图1-3 颈椎动力位片显示寰齿间隙>10mm,颈椎前屈间隙增大,过伸时寰枢关节不复位。
图4  MRI显示寰枢椎水平脊髓受压呈线形,有脊髓损伤信号改变。
图5-6 CT矢状面重建显示横韧带断裂,寰齿间隙增大,相应椎管狭窄。
图7-9术后寰枢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脊髓压迫解除,椎管容积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三
刘××,男,8岁,以“外伤后颈痛伴左下肢疼痛乏力1年”为主诉入院,诊断:先天性齿状突不连并寰枢关节脱位。全麻下给予10kg重量颅骨牵引,寰枢椎复位后,给予后路侧块钉板固定治疗,术后症状缓解。
图1-3 颈椎动力位片显示寰齿间隙>10mm,颈椎前屈间隙增大,过伸时寰枢关节不复位。
图4  MRI显示寰枢椎水平脊髓受压呈线形,有脊髓损伤信号改变。
图5-6 CT矢状面重建显示齿状突发育畸形,寰齿间隙增大,相应椎管狭窄。
图7-9术后寰枢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脊髓压迫解除,椎管容积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四
张××,女,42岁,以“外伤后颈痛伴四肢乏力17年,行走困难1年。”为主诉入院,诊断:颅底凹陷并寰枢关节脱位。全麻下给予10kg重量颅骨牵引,寰枢椎不能复位,寰齿间隙>8mm,给予前路经口咽松解,后路侧块钉板固定治疗,术后症状缓解。
图1-3 颈椎动力位片显示寰齿间隙>10mm,颈椎前屈间隙增大,过伸时寰枢关节不复位。
图4  MRI显示齿状突上移,在枕骨大孔水平自腹侧压迫脊髓,有脊髓损伤信号改变。
图5 CT矢状面重建显示齿状突上移,超过McRae线,寰齿间隙增大,枕骨大孔狭窄
图6 术中经口咽松解。
图7-9术后齿状突下移,寰枢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脊髓压迫解除,椎管容积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五
刘××,男,37岁,以“外伤后颈痛伴四肢乏力7年,行走困难半年。”为主诉入院,诊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全麻下给予10kg重量颅骨牵引,寰枢椎不能复位,寰齿间隙>8mm,给予前路经口咽松解,后路侧块钉板固定治疗,术后症状缓解。
图1-3 颈椎动力位片显示寰齿间隙>10mm,颈椎前屈间隙增大,过伸时寰枢关节不复位。
图4  MRI显示寰枢椎水平脊髓受压明显,有脊髓损伤信号改变。
图5-6 CT矢状面重建显示齿状突尖部陈旧性骨折,相应椎管狭窄。
图7  术中经口咽松解。
图8-9 术中后路经侧块钉板固定。
图10-13术后齿状突下移,寰枢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脊髓压迫解除,椎管容积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六
孙××,男,47岁,以“颈痛伴四肢乏力8年,行走困难1年。”为主诉入院,诊断:寰椎枕化并寰枢关节脱位。全麻下给予10kg重量颅骨牵引,寰枢椎不能复位,寰齿间隙>8mm,给予前路经口咽松解,后路枕颈钉板固定治疗,术后症状缓解。
图1-3 颈椎动力位片显示寰齿间隙>10mm,颈椎前屈间隙增大,过伸时寰枢关节不复位。
图4  MRI显示齿状突上移,在枕骨大孔水平自腹侧压迫脊髓,有脊髓损伤信号改变。
图5 CT矢状面重建显示齿状突上移,超过McRae线,寰齿间隙增大,枕骨大孔狭窄。
图6 术中经口咽松解。
图7-8 术中后路经枕颈钉板固定。
图9-11术后齿状突下移,寰枢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脊髓压迫解除,椎管容积恢复正常。
 
 
 
返回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