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文章

新春伊始,“感动中国”人物98岁医生胡佩兰的仁心仁术感动了数亿中国人。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佩兰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正是由于她大爱的人格魅力,感动中国给予胡佩兰医生这样的颁奖词: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她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她爱岗敬业,在一次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随着年龄的增长,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退休后20年坚持出诊,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胡佩兰老人,在接受现场采访时这样说道:“医生应该是不爱金钱的职业,它需要对病人的情感投入,想发财就不要当医生。看到病人痛苦的来,快乐的去,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只要活一天,就要给病人看一天病。”如此肺腑真诚的话,如此朴实亲切的人,给了我们无以言瑜的感动和震撼,感动着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一件件不平凡的事迹,震撼着她无私大爱的人格。作为一名医者,她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如此一名医者给我们诠释了"医生"二字的真谛,也给我们诠释着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她用自己的坚持信念、忠诚的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满腔热情的浓浓爱意传承着中华民族美德。爱心永驻,从你我做起。无愧良知,你——就是自己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