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文章

前言:“一名党员一面旗”,在数百万的医务人员队伍中,共产党员堪称中流砥柱,他们时刻牢记党员的身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地践行着十九大精神;他们爱民为民,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用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让鲜红的党旗高高地飘扬在医院的每个角落。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夜沐星月的清辉,日浴太阳的光芒,日夜守护着人民的生命与安康。哪里有急危重症患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冲向患者身边,争分夺秒与死神展开殊死搏斗。
这条路上,他们义无反顾,一路向前,用青春与热血践行着一名党员、一名医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一次次照亮了患者生命的希望。他们,就是我院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的医务人员。
往返300多公里,58分钟成功疏通血管……他们凭借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信念与担当,凭借医者“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的精神,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取得了胜利。
大爷突发心梗,一通电话托起“心”希望
2月27日凌晨5点多,一通电话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这是一名心梗患者打来的求助电话,接到电话的党委书记孙晓辉立刻通知了我院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副院长兼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负责人余宏伟。余院长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安排我院急诊科、心内科医护人员前往安阳接回患者,安排导管室做好手术准备。至此,一场关乎生命的生死救援就此展开。
原来,当天晚上凌晨3点,正在熟睡中的王大爷突然感到胸闷,难受得喘不上气。他痛苦地捶打着胸口,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滑落,持续了半个小时症状没有得到缓解。被邻居送到当地医院后,经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为“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因当地医院没有开展急诊介入治疗,故迅速给予静脉溶栓,考虑到溶栓后需评估行补救PCI或早期造影检查,当地医生建议立即转入有急诊心脏介入手术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这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早上6点,接到任务指令的心内科二病区医生梁亚州、急诊科护士刘赵毅、急诊科司机张怀伟迅速到位。急救车一路风驰电掣赶赴患者身边。急诊科主任高建凯立即拨通了患者电话,耐心安抚患者情绪,并时刻关注病情变化,及时与梁亚州、刘赵毅沟通病情。梁亚州向当地医生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目前的生命体征及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并将心电图实时传输到胸痛中心网络平台,为制定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利证据。
胸痛抢救与死神争分夺秒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尽早诊断,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坏死心肌的面积越小,愈后就越好。”患者安全到达我院后,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孙晓辉、党委副书记、院长许金生立刻赶到医院,指示各相关科室要密切配合,竭尽全力救治患者。
医护人员绕行急诊、CCU,经绿色通道将患者直接送入导管室。党委书记孙晓辉、党委副书记、院长许金生也来到导管室密切关注手术进展情况。早已在导管室严阵以待的余院长、心内科二病区主任杨平带领着梁亚州医生及导管室护士长李灵君为患者紧急实施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为“前降支近中段狭窄99%,前向血流TIMI3级”,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临床特点。为避免发生再闭塞的风险,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立即为患者实施手术。
术中,在余院长的指导下,杨平主任、梁亚州医生采用经皮穿刺技术,动作轻柔的送入球囊导管行球囊扩张,后在病变处精确释放支架,打通堵塞的血管,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历时58分钟,手术顺利完成。
用爱心给予患者“家”的温暖
住院期间,我院党委书记孙晓辉,党委副书记、院长许金生多次到病房看望患者,向他表达院党委的关心,鼓励他树立信心,勇敢战胜病魔,并指示心内科二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积极治疗,精心照顾,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给予患者最大的关爱,让患者在医院时刻都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
余院长每天都要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领杨平主任、梁亚州医生到病房询问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指导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交代医生密切关注他的病情,护士们加大巡视,密切关注其体温等情况。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目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恢复状态良好。
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他们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用党性和责任书写着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鲜红的党旗,因他们而更加鲜亮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