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文章

前言:“一名党员一面旗”,在数百万的医务人员队伍中,共产党员堪称中流砥柱,他们时刻牢记党员的身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地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他们爱民为民,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用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让鲜红的党旗高高地飘扬在医院的每个角落。
这里是一个特殊的战场,这里有一群特殊的战士。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们浴火于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一个个被烧成枯焦木炭,浑身散发着焦臭味的患者,他们从未退缩,而是以党员钢铁般的意志一次次击退死神的威胁,把自己锻造成无坚不摧的堡垒,奋战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他们就是我院重症烧伤病区的医护人员。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不畏艰难勇挑重担,一次又一次创造生命奇迹?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面对艾滋病烧伤患者时,不惧被感染的风险,坚持为患者做治疗?是医者的初心与使命,是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妙手救治危重患者 缔造生命奇迹
2017年9月的一天,37岁的周某在工作中意外被热粉尘烧伤,由河北省某医院转入我院烧伤重症病区。周某全身烧伤面积98%,3度烧伤95%,并伴有严重吸入性损伤、爆震伤,一度徘徊在死亡边缘,救治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我们的天塌了,这让我们怎么活啊。”看到体无完肤、严重变形的儿子,年迈的母亲心痛不已,数次哭晕在病床前。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周某总是早出晚归,独自扛起照顾母亲和抚育孩子的重担,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但也算安稳,然而,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晴天霹雳,彻底击垮了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年幼的孩子每天哭闹着要找爸爸,无助的妻子只能偷偷地抹着眼泪。
“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患者”。为了挽救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烧伤重症病区主任娄季鹤一声令下,一场与死神的战斗吹响了号角。娄主任带领着副主任李晓亮及主管医生李延仓等医护人员不眠不休守护在病床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会诊讨论治疗方案。为了防止患者感染,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隔离衣,在三四十度的烤架下,顶着刺鼻的恶臭味坚持为患者换药,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每次都热的汗流浃背。换药时钻心的疼痛让周某痛不欲生,几次有了轻生的念头。护士长冯可带领护士们日夜守护在患者身边,喂饭喂水,擦屎端尿,陪他聊天……用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患者重拾活下去的勇气。
经过56天不分昼夜的奋战,周某的病情逐渐稳定,转入烧伤重症病区的缓冲区(后BICU);继续治疗。这一重仼交给了党员李树仁医生,在娄主任坚持不懈的带领下,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在病床上躺了半年之久的周某,历经16次植皮、每天两三个小时的药浴……饱尝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终于重新站了起来,堪称烧伤领域的奇迹。“大夫,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啊。”周某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有重新站起来的这一天。
勇救烧伤艾滋患者 铸就人间大爱
2017年12月的一场意外,使陈某全身多处被火焰烧伤,面积达80%,如未及时救治,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因患者病情危重及“特殊”,当地医院向我院寻求帮助。面对这位重度烧伤、生命垂危的艾滋病患者,烧伤重症病区主任娄季鹤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严重的病情容不得他有太多的考虑,救死扶伤的信念和责任让他毅然决然地收治了这位患者。
然而,对于重度烧伤患者和医护人员来说,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在失去皮肤的庇护之后,体液会在身体表面直接渗出,可以说是一个“全开放”的传染源,为这类患者做手术无异于上战场,一不小心就会面临被传染的危险。但是,烧伤团队医护人员没有一个人犹豫和畏缩。在老党员娄季鹤主任的带领下,副主任李晓亮、护士长冯可、护士路大顺、冀梦雅、高丽洁、李亚丹等人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成立救治小组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们身穿防护服、手术衣,配戴防护口罩、眼镜和双层乳胶手套,在手术室护士长王涛带领的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下,为患者成功实施了两次手术。每次手术下来,他们虽然个个都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但看到患者转危为安,他们却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在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植皮成活良好,创面已大部分愈合。“谢谢你们,你们就是我们的大恩人呐。”陈某家人感激得泪流满面。
多年来,在这样惨不忍睹的世界里,重症烧伤病区医护人员以仁心仁术修复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伤痕,让一个个焦头烂额、皮开肉绽的身躯重获新生。他们用勇于担当和大无畏的精神诠释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铸就了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