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文章

近日,郑州市文明办开展了全市第一季度文明市民评选活动,经过各区推荐、层层筛选、媒体评审、大众投票评比等环节,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急诊党第二党支部支委、急诊科副主任高建凯荣获郑州市2月文明市民荣誉称号。
主动请缨 驰援武汉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高建凯第一时间投入到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完善急诊患者就诊流程,多次组织专家组成员对全院各重点科室进行疫情防控培训,带领医护人员学习有关疫情防控的基本防护措施,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应对疫情的防控及防护能力。
2月4日晚上10点,河南省卫健委组织急救转运队驰援武汉,得知消息后,高建凯没有丝毫犹豫:“我报名!我是党员,我的急救经验丰富,关键时期,责无旁贷。”
2月5日上午8点30分,高建凯带领医护人员刘赵毅、潘军尚、驾驶员路晓峰等人加入河南省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奔赴武汉,迎接他们的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武汉当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急救转运。
当天下午两点半,高建凯一行到达武汉,凭借丰富的急救经验,高建凯被任命为急救小组组长,除了完成转运确诊患者的重任,他还要负责5个急救站的指挥协调和10辆救护车的调度安排。高建凯首当其中,第一个接受出战的重要任务,来不及吃饭,迅速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开着急救车,前往目的地转运病人。完成当天的转运任务回到驻地,已经是深夜。
在武汉期间,高建凯和队友们几乎跑遍了武汉各个社区的集中隔离点、方舱医院、养老院、精神病医院和20多家医院。高建凯一行每天24小时值班备班,闻令而动,一切都是未知数,面对的压力很多,困难也很多。与医院不同,转运队服务的患者不固定,患者的病情不固定,有轻、重病人,有吸氧的病人,也有上呼吸机的病人。医疗舱的空间非常狭窄,高建凯上下急救车,推着担架、拿着急救设备,随时可能面临防护服被挂烂的风险。面对一些病情严重,情绪不稳定的患者,高建凯不光要当急救员、担架员,还要充当护理员、心理辅导员等多种角色。
无惧无畏,跑赢“死神”
2月10日下午六点,武汉突然降雨,高建凯刚刚结束一轮转运任务。突然,120急救中心紧急通知,要将一批患者转运至火神山医院。高建凯换上隔离服,带着7辆急救车迅速出发。
到达目的地后,高建凯发现院区门口已经停满了急救车。
当天要转运的不仅有重症患者,还有社区、集中隔离点确诊的轻度患者。由于人数较多,当地工作人员在对接信息时出现了延误,导致不少患者排队等待的时间太长,一些患者开始出现烦躁情绪。
“大家不要着急,请大家按照顺序排队,我们的急救车队开往不同的医院,大家一定要听工作人员统一安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家顺利住上院。”高建凯走到患者身边,一遍遍地解释,安抚每一位患者的情绪。
“每一个都是极具传染性的确诊患者,近距离和他们接触,完全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看着这些可怜的老百姓无助的眼神,更多的是心疼,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希望他们都能得到救治,早点康复。”高建凯说。
完成这趟转运任务,已经是深夜12点半,高建凯一行拖着疲惫的身躯准备返回驻地。突然又一个紧急任务下达,要紧急转运6名患者到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高建凯迅速行动,紧急指挥急救车前往目的地,等待患者,核对信息,组织患者上车,为缺氧患者安排吸氧,安抚患者情绪,前往目的地……所有的流程全部结束已经是凌晨三点。
驰援武汉的45天里,这样的忙碌状态几乎成为常态,45天里,高建凯和队员们几乎昼夜无休, 24小时待命、24小时运转,随时有任务,随时就出发,他所在河南急救转运队共安全快速高效转运2525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这次出征,河南急救转运队被评为全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3月20日下午3点30分,高建凯带领队员随河南省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抵达郑州,全省以最高礼遇为他们硬核护航,广大市民用欢呼声和掌声迎接他们平安回家。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在疫情严峻的时刻,高建凯义无反顾、冲锋在前,逆行千里,驰援荆楚,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党员的职责和初心,一名医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