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371- 6185 6666

老旧文章

您的位置 - 首页 > 老旧文章

河南商报报道:看,这就是80后!

日期 : 2013-08-23 发布者 : 管理员 浏览量 : 2495
字号 : A- A A+
手机浏览本篇文章

 

看,这就是80后!

 

2013820,河南商报A09版,《看,这就是80后!

 

  2004年2月2,北京年轻女作家春树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与韩寒、满舟、李扬等被认为是中国80后的代表。

  无论明星,还是任何一个80后的代表,都不能完整展现80后的特点。今年,最大的80后早已过而立之年,最小的也过了法定结婚年龄。

  在生活面前,他们又抱着怎样的心态?他们过得如何?对工作、对生活、对人生又有怎样的感悟?众生相里,有你有我有他,一起感受向上的力量吧。

  【热线记者】

  姬中贵,1987年生

  河南商报互动新闻部记者

  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去采访路上

  5月22晚上10点半,已经躺在床上的我接到线索:南四环一物流园内发生车祸,两个男孩一死一伤。

  穿衣、背包、出门,与同是80后的摄影记者一同赶往现场。

  现场,肇事司机早已不见影,被撞死的孩子不满8岁。让我震惊的是,这个家庭已经发生过同样的悲剧。

  写稿时,采访录音听了一遍又一遍,把悲伤的文字敲打出来,我希望自己的报道,能有一些让人警醒的力量。

  这样深夜外出采访并不是第一次,随时待命的生活状态让人时刻绷紧心弦,也让人有种记录市民历史的使命感。

  当记者两年来,几乎跑遍了郑州市大小街道,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变迁,记录着发生在城市里的大小事,也是一种幸福。

  【巡防队员】

  张峰,1981年生,郑州市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巡防中队巡防队员

  放学路上的胖叔叔

  20098月份,我加入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巡防中队,一直到现在。在那之前我打过零工,也当过厨师,干过很多种工作。

  今年,我和妻子有了我们爱的结晶——一个可爱漂亮的女儿,尽管每天工作很辛苦,但一看到她们娘俩啥都值了。

  我最开心的事有两件,一是每月开工资后,我总会先拿出一部分交给岳母(我妻子是独生女)以表孝心,虽然她不缺那几个钱,甚至会在几天后以零用钱的方式超额返还,但是我总觉得我是个男子汉,一定得孝敬父母。

  二就是工作,除了日常巡防,我每天还在文化路一小门口站爱心岗,护送小孩子上下学。有些孩子和我熟悉了,在放学时总会走到我的身边拍拍我的肚子,喊我胖叔叔,和我闹着玩,真的很开心。

  【公交司机】 苏甲科,1983年生,郑州B17路公交车车长

  少喝水,尽量不上厕所

  B17路公交因为经过一些繁华商业区,每天乘客多,路况也复杂。周末,有时在车站值勤维持秩序,有时因为堵车线路上缺车,只要一个电话就得随时到位。运营任务紧张的时候,我可能一上午都下不去车,连上厕所或是下来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但有时会有个别乘客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有时也会受一点小委屈。受委屈的时候,又不能跟家里人说,怕他们操心,只能默默忍着,空闲时去站里跟领导说说,谈谈心,或是在线路调度室跟调度说说。大家都是公交人,彼此也都知道有多辛苦,互相开导开导也就慢慢释怀了。作为一名从部队走出来的老兵、一名党员,我会用自己的热情及负责的工作态度去解决所有问题。

  【消防战士】 薄伟伟,1983年生,郑州市消防支队经开区大队经北一路中队指导员

  每一次冒险,都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全

  作为一名80后,我有四重身份。

  我是一名执勤备战在岗位上、随时出动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消防兵。每次任务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未知的冒险,但每一次冒险都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全。

  和同龄的男人一样,我是父母的儿子、爱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但对我那两鬓斑白的父母,我却不能伴随左右;对我的爱人,最多只能偶尔打个电话、发条信息,没有浪漫的情人节,也没有甜蜜的情话;对我那襁褓中的女儿,我只能责怪自己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但作为一个80后,我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多给父母问候,多给爱人安慰,多给孩子树立榜样。我是一名消防兵,我的职责就是保佑人民生活安康幸福,天下所有的父母、夫妻和孩子都该享有我们的保护。

  【办事处工作人员】 郭士伟, 1985年生,郑东新区商都路街道办事处民政所工作人员

  你们的日常生活,就是我的工作

  我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上班已三年。

  有时,我会接到市民电话,称在辖区内捡到弃婴。面对一个个幼小的生命,从来没有照顾过孩子的我,也学会了给孩子冲奶粉、换尿布等,当为他们找到后,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地。

  我也去敬老院为老人剪指甲、洗头、洗衣服及陪唠嗑等。我总会在那时想起母亲,自己很少回家,又没有能力接母亲来郑州。逢年过节,我会把大米、面粉、食用油送到辖区内生活困难的群众家,一入冬,还会在大街小巷中排查,对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

  当然,也有居民不理解我们的工作,还会有人喝醉了酒,在办公室里面闹,遇到这样的情况,跟他们解释不通,也会比较生气。

  我时常在想,如果有一天,没有人再找我们帮忙该多好,不是说可以少干工作,而是真心觉得这表示居民过上好日子了。

  120紧急救援人员】 王占锋,1981年生,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男护士

  工作四年,没与家人一起过年

  卫校毕业后,我就踏上急救岗位,一干就是四年。

  一名两岁幼儿,吃桂圆时喉咙被堵,情况危急。我把手伸到孩子嘴里去掏桂圆,孩子得救,我的手指被咬得鲜血直流……

  一名流浪男子,棉袄破烂污浊,脚上多处渗脓,我一遍又一遍地给他洗脸、擦身、梳头、清理大小便和脓液,并拿来自己的衣服给他换上……

  看似一件件小事,但只有身为急诊科一分子,才能懂得其中艰难辛苦。急诊科是个舞台,每天都有生死离别轮番上演。急诊科的工作就是和死神赛跑。 

  可有时,患者会因为种种原因跟我们无理取闹、谩骂,有时候还拳打脚踢,面对这些,我们感到委屈,泪只能偷偷擦。

  四个年三十,我都坚守在急救一线,接诊、出诊、救治、监护……只能闲暇时在电话里给父母报平安。面对父母,最多的是愧疚,因为不能及时回家探望。80后的我至今未婚,也成了家人的牵挂。但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为了职责,为了使命,只有暂且割舍这些人之常情,忍受着寒冷、寂寞、思念和愧疚,让坚守变为一种责任! 

返回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