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公开
Publicity Of Party Affairs
心系“疫”线战士,筑牢坚强后盾
“我们的战友逆风前行,冲锋陷阵,全力以赴抗击疫情,我们在后方要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为了免除奔赴岐伯山医院医疗队的后顾之忧,我们在航空港院区连夜腾出来两层楼,布置整理了44个房间,希望战友在战“疫”结束后,回到我们准备的临时小“家”好好休息一下。”我院副院长刘玲说。
2月6日,在我院医疗队尚未进入岐伯山医院时,刘玲副院长已经提前开始为医疗队筹备留观病房。经过认真考察,最终选定港区医院一号楼四楼、五楼作为岐伯山医院医疗队员集中隔离安置区。
接到任务后,港区院区业务办主任吕震、总务科科长杨林、港区院区护理部主任郭华、护士长王爱武、业务办崔鸣新、马昊、护理部张涵等党员干部职工迅速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四楼、五楼的三人间全部更换成单人间,连夜将多余的病床全部搬出,打扫卫生、整理被褥、布置房间、准备生活起居用品…..大家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配合,一直忙到深夜,终于将一切安排妥当。
“从房间的布置到洗漱用品的选购,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希望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早日结束,我们能早点迎接战友们归来!”王爱武说。
周密部署安排,开诊抗“疫”两推进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院副院长胡和平、副院长刘玲带领港区院区党员干部职工进入连轴转的忙碌状态。除了有序推进港区新院区开诊后各项工作,确保新院区各科室顺利接诊、各部门运转正常,还要抽调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还要全力以赴做好岐伯山医院开诊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负责筹建航空港院区的胡和平副院长,在新院区刚刚完成搬迁未满月之际,又迅速转战岐伯山医院建设工地。连续数日吃住在工地上,他的嗓子哑的几乎说不出话,简单做个雾化,再次赶回工地,继续开始紧张忙碌的工作。
刘玲副院长全力推进港区新院区开诊相关工作,她认真细致,考虑周全,严格完善技术方案,扎实做好各个项目实施细节处理,流程项目改造、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建设备……从开诊至今,每一个细节她都仔细推敲,确保所有项目顺利推进,为及时接诊患者打下坚实基础。
自1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港区院区业务办主任吕震牵头,进一步完善门诊、急诊、预检分诊处、隔离区、留观点等地的功能设置,多次组织医务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培训,坚持每天督导检查各科室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在院内守住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逆流而上,在坚守中共抗疫情
除院内的疫情防控工作,港区院区还承担着院外的疫情排查工作。吕震主任先后抽调36名医护人员前往高速路口、新郑国际机场、武汉籍旅客集中隔离酒店等地开展发热患者筛查工作。在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后,他们紧急上岗,挺立在疫情防控最前线,高标准完成好一个又一个工作任务,用实际举动守护市民的健康安全。
在高速路口,50多岁的老党员陈红飞主动请缨,带领杨晓翠、郭淼、李晓蕊等人迎风而立,不惧风霜,每天24小时不间断检查,为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仔细排查及防疫知识宣传,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在新郑国际机场,党员孙茹辉、50多岁的李秋霞、任春丽、许合林等人主动申请前往机场大厅开展乘客体温监测工作,为来往人员宣讲疫情防护知识。为了节约防护用品,一次性手套一戴就是一天一夜,直到换班去掉手套时才发现双手已经被汗水浸到发白,满是褶皱。
在鑫港酒店,杜立群、张燕、韩丽娟、刘纯等医务人员连续二十天日夜驻守在酒店,每天为武汉籍旅客进行体温监测和身体检查,对发热患者及隔离观察对象进行精心的治疗护理,量体温、送食物,整个春节期间没有回过一趟家。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韩丽娟将两个年幼的孩子送到父母家,电话那边孩子哭着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啊?”“很快就回去啊!”她强忍着泪水,担心护目镜花了就没法好好工作,简单安慰孩子两句,继续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充足准备。
“战斗集结号已吹响,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们坚信,疫情终将过去,春天终会带来!”面对疫情,港区院区的党员干部职工挺身而出、无惧无畏、奔赴一线,连续数日不眠不休坚守在岗位上,以坚韧的信念和过硬的责任担当扎实开展工作,为百姓筑起一道道抵御疫情的安全防线。
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些是我们的同事,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会忧心、会疲惫、会胆怯,但是党员的使命感让他们临危不惧、医者的责任心推动他们逆流而上,一袭白衣赋予他们责任担当,救死扶伤的仁心支撑他们坚守火线。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正是这些坚守岗位的平凡人,给了我们决战决胜的底气,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一定能够取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