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120”一条永不间断的生命线
无论是严冬酷暑日,还是在合家团圆时,总有那么一群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忙碌:他们接诊、出诊、救治、吸氧、监护……哪怕身体再疲倦、双眼布满血丝,也少有抱怨。在与时间的较量中,他们步履匆忙,严阵以待,尽心竭力地挽救和守护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就是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
夜幕深沉,急诊科里仍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在这个平凡而又重要的岗位上,医护人员用他们的精心、耐心、爱心,步履匆忙地在和时间赛跑……
时间:19:45~22:35
护士正在抢救室交接抢救仪器。这是每个接班护士必须做的第一件工作。在急救室里,这些仪器非常重要,一旦病人被送到这里,每一部仪器都可能是挽救生命的必须。如果因为仪器的问题,延误治疗,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也是不可原谅的,所以仪器的交接绝不是例行公事,而是战前紧张的准备。期间,多辆急救车不停地进进出出。每次出去,医护人员都是迅速地跳上车。每次回来,他们又飞快地跳下车,拉开救护车的后备门,将病人抬出来护送到抢救室。
22:43分,120急救车从中牟中医院接回一重度烧伤患儿,调度员聂慧君提前通知PICU、烧伤科医生到急诊等候,护士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心电监护……
23:00 分,患儿护送入烧三病区。
23:04分,120鸣笛又响起了,03车出诊,东大街,东关南里,癔病?
23:10分,社区02车出诊。航海路,城东路,63中门口,车祸外伤。
23:11分,28号急救站送来一名女性患者,26岁,初步诊断:多发伤,创伤性休克、骨盆骨折、腹部损伤。同时急诊调度通知妇产科、整形科、泌尿外科、普外三、创伤骨科联合会诊,患者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两侧髂前上棘内侧至双大腿近端内侧包括会阴部见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肌肉外漏,尿道及外阴损毁,创面多处甚血,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止血包扎,骨盆外固定,深静脉置管,腹穿、备血,应用补充血容量药物治疗。
23:20分,03车接回病人。
23:38分,03车出诊,育英路,城东路,东方梦圆,外科创伤。
23:40分,01车出诊。郑汴路,中州大道,内科胸闷?
23:55分,多发伤患者病情仍危重,送入手术室。
00:07分, 30号站接回一男性患者,神志丧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5.0mm,对光反射消失,口唇发绀,无生命体征,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深静脉置管,胸腹穿,应用复苏,补充血容量药物治疗。
00:08分,在病人到达时,行政总值班候豪,医疗总值班杨会峰,急诊科总值班是韩志领,护士长总值班候波及保卫科也都加入到急救行列中来。
01:17分,抢救持续了70分钟,病情仍无改变。医生宣告死亡,送入太平间。
00:09分,03车和社区02车分别接病人返回医院,护士恨不得用分身术处理病人。
00:11分,28号急救站又送来一11岁小女孩,诊断:面部多发骨折,胸部外伤及双肺挫伤,腹部损伤?患者神志浅昏迷,烦躁不安,左颌面部畸形,上下唇肿胀,上下颌骨畸形,多颗牙齿脱落,口鼻腔及耳朵有大量血性液体流出,护士长总值班侯波帮忙吸痰,协助脑外一医生协助抢救,建立静脉通路,应用镇静药物治疗。
00:35分,小女孩急查头颅CT后,送入脑外一病区。
01:17分,急诊护士一边出诊,一边抢救,同时还要照看接回来的病人,抽空补写抢救护理记录单,还要安抚病人情绪,又得去取血,护送住院。
04:00分,病人始终没有间断。急诊科护士匆忙的脚步、贴心的安慰、抢救室里一个个忙碌而轻盈的身影,如天使般陪伴着被病痛折磨的人,昼夜与死神抗争,让生命的原野再现新绿。
05:00分,急诊室里医生们的工作并未停歇,一位发烧39℃的老人被家人推进诊室,一对父母带着喝醉的儿子来了,一名尿路感染的妇女也进来了……
08:00分,值夜班的医护人员向五楼更衣室走去,疲惫的她们准备回家吃饭、睡觉。一首首歌颂白衣天使的歌,在人们的心中深情吟唱,然而,默默忙碌的护士们,却无暇接受来自外界的感谢和祝福,而是在忙碌中迎接并度过平凡的每一天,继续着下一轮的忙碌。
急诊,一夜未眠。向奋战在急救一线的医护人员人员致敬!她们是医生黄每芹、翁秀云、韩志玲、尹可可;护士王珊珊、行文静、曹珊珊、张诚程、许文龙、刘玉琼;调度员聂慧君;急救员余勇、庞超奇、沙翔。
后记:夜幕降临到了这个城市。在紧张的急诊科里,正在继续着一场独特的、永不落幕的“芭蕾舞蹈”。这舞蹈能够唤起生命的希望,能够触动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这舞蹈的演出者,就是可爱的白衣天使们。急救工作虽然辛劳、枯燥、繁杂,急救科的医护人员却做的认认真真,毫无怨言。他们坚持用忠诚与奉献为每一位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用爱与真情抚慰人间的伤痛。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默默守护在“120”这条永不间断的生命线上。(王占锋 行文静)